成都七中事件:B肝患者吃發黴食物更容易得肝癌嗎?

2021-02-12 Vili未你

前兩天成都七中因為食品衛生問題炒的沸沸揚揚,今天我們再老生常談的說一說發黴的食物為什麼不能吃。尤其是,發黴的食物對肝臟會產生什麼危害?會導致肝功能損傷,甚至肝癌嗎?

食物發黴之後,經常會出現一類叫「黃麴黴素」的物質。黃麴黴素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代謝產物,也是食物汙染的常見原因之一,對人和動物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和致癌作用。

黃麴黴素容易出現在哪裡?

家中最常見到可能檢測出黃麴黴素的食物包括玉米、花生、大米、高粱等等。而肉類、奶類、蛋中也可檢測出黃麴黴素。

其黃麴黴素主要在兩個環節產生:作物生長和收割後的貯存。黃麴黴喜歡在溫度較高、溼度較大的環境中生長,如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尤其喜歡在雨季、作物沒有做好預防黴菌措施時肆意生長。此時,即便是洗掉表面的黴菌,依然無法有效除掉其中的菌和代謝物。一旦這些作物進入食品流通環節,可導致大量被汙染食品被端上人們的餐桌。第二個是在貯存環節。作物從收割到在超市中售賣,需要經歷很多物流運輸和食品貯藏。任何環節的溫度、溼度、衛生條件不達標均可能導致使食物受到汙染。

由於黃麴黴素對動物也有作用,因此家禽、家畜食用被黃麴黴素汙染的飼料後,也可以在其肉、奶、蛋中檢測到殘留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對肝臟有什麼危害?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加工廠,因此在黃麴黴素的代謝上也首當其衝。黃麴黴素B1經肝臟處理可產生有毒性的產物。

短時間內較大量攝入可直接造成肝臟損害,引起嚴重的肝炎,甚至導致死亡。1974年,印度曾因玉米被黃麴黴素汙染暴發肝炎,導致100餘人死亡。

而長期慢性暴露於較小劑量的黃麴黴素可引起肝癌。在動物試驗中,黃麴黴素暴露後的小鼠可以幾乎100%的出現肝癌。此外,黃麴黴素與B肝病毒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對B肝患者來說,黃麴黴素的毒性和致癌效果更強。而長期暴露於黃麴黴素的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病死率都遠高於非B肝患者。

除了直接食入,接觸黃麴黴素可以有很多途徑,比如經胎盤。對於孕婦而言,應格外注意食品衛生問題。黃麴黴素可以通過胎盤,對胎兒直接產生毒性作用,有很強的致畸性。而在哺乳期,黃麴黴素也可經乳汁被排出,嬰兒喝下後可出現神經系統損害及生長發育問題。

怎麼才能吃到乾淨衛生的食物?

建議大家,尤其是B肝患者,在平時飲食中要尤其注意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不要吃發黴的食物。應該儘量避免隔夜的飯菜,在購買蔬菜穀物等食品時也要小心檢查是否有發黴跡象,一旦發現食材或食物黴變,不應抱有僥倖心理,以身體健康為先,第一時間對發黴食物進行處理,不可「以身試毒」。如果B肝戰友們平時在家裡有儲存穀物等各種食品,要注意貯藏環境儘量低溫、乾燥,並且在烹飪和食用這些食物之前要詳細檢查。

近日的兩會上,新成立的市場監管總局領導也強調了,今年將繼續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和管理。目前我國已經全面取消了「免檢企業」的制度,所有企業都將被多部門進行隨機抽查。市場監管總局也將繼續加強地方部門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對嚴重違規的企業進行巨額懲罰,鼓勵內部舉報人揭發,尤其增加對兒童食品安全的重視。

我們相信我們購買到的食品將會越來越放心,但是B肝患者在平時也不能完全忽視食品黴變的可能。希望大家都小心起見,注意健康,不吃任何黴變或有發黴跡象的食品。

您還有其他的關於肝病患者日常飲食方面的問題嗎?歡迎在評論區向我們提出~

文:醫學生-人美心甜的毛小皮,小編-見到毛小皮好開心的初五

相關焦點

  • 重醫附一院感染科牽頭重慶「綠洲」項目,探索降低中國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
    10月26日,從2020重慶市中西醫肝病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兩江肝病論壇上獲悉,「中國降低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簡稱
  • 肝炎可拖成肝癌,醫生:臉上出現四種跡象,肝已病變
    我國一直是肝癌大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國肝炎患者眾多。據統計,全世界B肝病毒攜帶者約3.5億,我國就佔了1億左右。
  • 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其中,B肝和C肝的危害較大,持續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炎症,反覆的炎症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演變成肝癌。在我國,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發性肝癌最主要的病因,超過80%的肝癌可由B肝和C肝發展而來,肝炎-肝硬化-肝癌,構成肝癌發生的「三部曲」。
  • 給學生吃發黴食物?成都七中曝食品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回應
    3月12日,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有學生家長反映,學校食堂的食品發黴變質,網友曝光的圖片觸目驚心。
  • B肝治癒:B肝一家3個人的養肝「秘方」,B肝轉陰其實靠這些
    小軍一家三口都是B肝患者,日常平常小軍父子二人出去工作,小軍母親就擔任在家裡為一家人預備飯菜拾掇家務。
  • 鼻炎:42歲男子確診肝癌!醫生:眼睛鼻子出現一個徵兆,癌症可能已來臨
    醫生表示:眼睛鼻子出現一個徵兆,癌症可能已來臨,最好去醫院檢查下肝臟是一個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肝癌早期多數人並沒有明顯症狀,而到了中晚期隨著癌腫的不斷增加,肝癌很容易壓迫膽管,引起膽汁排出不暢,就會導致阻塞性黃疸。外在就會表現出來眼睛發黃,皮膚發黃等。
  • 醫院禁止漏風:B肝食療轉陰,轉陰之高蛋白低脂食物
    B肝小三陽患者應多吃一些養肝護肝的食品,有利於病情的恢復。穀類、豆類、高纖維、高蛋白等都是對患者病情有幫助的,如糯米、黑米、魚類、大豆等等。下面醫生給患者們建議一些有益的食物,希望對病情有幫助。1、B肝吃什麼可以轉陰之新鮮蔬果
  • 醫生:從B肝到肝硬化,很多人都是「忍」出來的,不該忍的事別忍
    在醫生看來,B肝到肝硬化其實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可能臨床上B肝轉變為肝硬化的患者並不少,這讓很多人有了錯誤的認識,覺得B肝最後就會發展成肝硬化
  • 掙錢養家拼命十幾年,男子腹痛後確診肝癌: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鄭先生的主治醫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院長、肝膽外科主任醫師胡智明教授表示,鄭先生的肝癌是有跡可循的,他在10年前就查出B肝感染,卻一直沒有重視,加上過度勞累和飲酒,最終誘發了肝癌。肝癌的發生,與這些因素有關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病死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
  • 又一所學校給孩子吃發黴的食物,家長們都憤怒了!
    民以食為天,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而孩子的飯碗,是人性的底線,再怎麼想掙錢,也不能在孩子的食物上動歪腦筋!可近日,卻發現有那麼一群人,偷工減料的給孩子做一些令人作嘔的食物!3月13日,有多名學生家爆料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存在食品過期發黴現象,曝光的圖片中顯示有過期食品、凍肉、爛肉等!更恐怖的是!承包成都七中食堂的「德羽後勤公司」竟服務了20多所學校,覆蓋的學生數量高達十萬名!
  • 肝癌:八大——早期症狀
    平時毫無症狀,能吃能睡,可一檢查,竟發現是肝癌晚期。那麼,你知道肝癌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嗎?
  • 最新發現,PM2.5可能致肝癌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PM2.5可能致肝癌!!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追蹤全臺7鄉鎮2萬4千人16年,發現PM2.5除了會導致肺臟與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B肝科普:肝纖維化怎麼看?這兩個指標抓準就好了!
    慢B肝最危險的就是疾病的進展,慢B肝本身不致命,可怕的是病毒複製得不到控制導致疾病進展發生肝纖維化甚至於肝癌。預防疾病的進展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點,有效的指標監控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說如何通過肝彈以及血清纖維化的指標來判斷自己肝臟是否出現纖維化的情況!
  • 臺灣研究團隊發現:PM2.5可能致肝癌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臺灣團隊證實「肝癌與PM2.5有關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B肝最新消息:中國治療B肝獲新進展
    因為B型肝炎是一種通過血液和體液進行傳播的傳染病,之前B肝的治療是對症治療以及抗病毒治療為主,目的是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減少傳染性,但是不能清除病毒,所以病毒會對肝臟產生持續的損害。        現在,中國獲得最新激動人心的消息:治療B肝獲新進展!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不要再去做放化療,試試白藜蘆醇,肝癌腫瘤患者被救後的心聲(4例)(更新)
    提交我的評論 加載中 已評論2015-06-13 美商婕斯正品JEUNESSE 美商婕斯正品JEUNESSE 美商婕斯正品JEUNESSE 見證之一(小三陽)徐洪春中國籍(女)今年71歲四川成都人,1996年患上B肝病毒,中國叫小三陽,如果不醫治就會肝硬化肝癌。
  • B肝父母注意:寶寶B肝抗體低了要不要再打疫苗?
    眾所周知,B肝表面抗原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新生兒通過注射B肝疫苗產生保護性抗體。很多B肝戰友當了寶爸寶媽之後就會很擔心自己的小孩再因自己感染上B肝,因此就會很擔心孩子的抗體低了,擔心保護作用消失了。經常有B肝患者詢問小編,孩子的抗體降到100 mIU/ml以下啦,用不用再次打B肝疫苗來加強一下抗體?關於這些問題,我國2015版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是這麼建議的:產生B肝表面抗原抗體保護作用可至少存在12年,一般人群不用監測或者補種;如果是高危人群,抗體小於10 mIU/ml時就要再次接種疫苗加強保護。
  • 注意:手上長出這種小紅點,以後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大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很少聽說有蜘蛛痣,因為B肝疫苗的覆蓋,讓我國B肝的感染新生兒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