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表參道是1920年明治神宮創建時,正面的參道與興建道路的通稱,至今歷史將近百年。這條參道西接明治神宮和代代木公園,東達青山大街,全長1.1公裡。當年道路兩旁種下的櫸樹,現在已是參天大樹,成為東京都區內難得的林蔭大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表參道曾是小眾藝廊、特色精品店集中地,充滿了自由自在的藝術氣息。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表參道略為便宜的土地價格和租金使外資企業開始湧入,成為形成時尚街道的重要條件和理想環境。
從1999年第一間國際品牌Gucci的揭幕,到其後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Chanel、Tod’s、Prada、Bubbery旗艦店的陸續登陸,經歷二十多年的積累與運營,如今的表參道地區已經取代銀座成為東京最為時尚的地方。街道兩側聚集了世界一流品牌的日本旗艦店或最著名分店,正在成為與巴黎蒙田大道(Avenue Montaigne) 、倫敦邦德街(Bond Street)、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Fifth Avenue)齊名的世界奢侈品商業街區。
圖1.
圖2.
圖3.
這是一條耀眼到令建築師們痴迷的街道。
日本當代著名的明星建築師,以能在此地留下作品為榮;歐洲的建築師事務所也將此地作為進軍日本市場的第一站。黑川紀章、槙文彥、安藤忠雄、青木淳、隈研吾、伊東豐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赫爾佐格•德梅隆、荷蘭MVRDV,一連串在業界的當紅高手,星光熠熠地照耀著這條街道。
世界各地的建築粉絲們,都會在自助行程中安排一整天的時間,到此觀摩學習大師的創意巧思。GYRE總店的酷黑造型與「漩渦空間」,Dior大廈的白色基調與「襯裙表皮」,表參道之丘的階梯室內空間,日本看護協會大樓入口處的招牌「黑川圓錐」,TOD'S總店的櫸樹概念表皮,PRADA青山店的菱形魚眼玻璃與光線互動設計,藉由日本國內精湛無比的施工構造技術,每一棟都成為值得學習的商業建築設計傑作。
圖4.
圖5.
圖6.
圖7. (圖片源於網絡)
圖8.
圖9.
這是一條真實到令城市設計師無語的街道。
奢侈品商業運營模式的核心,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樹立起品牌獨有的「價值定位體系」,以此確立品牌的高端時尚地位。這種運營模式真實地反映到建築設計層面,就是決不能與其他建築風格相協調或者是混淆。每個品牌都不惜重金聘請明星建築師設計旗艦店的目的,就是要成為這個地區獨一無二的地標建築。
所以,表參道兩側的商業建築除了必須遵守的城市規劃基本條件之外,在建築風格、建築色彩、建築材料、店招牌匾等方面絕不雷同,毫無協調統一的可能。
在這裡,城市設計師可以看到GYRE總店與Dior大廈這對「黑白雙煞」比肩而立,Dior旁邊竟然是幢日式傳統風格的兩層建築,L型平面TOD'S總店圍合著一棟「頗為醜陋」的現代建築,清水混凝土飾面的表參道之丘西側是宛如白宮、古典折中主義風格的Ralph Lauren旗艦店,蘋果東京旗艦店依然是一副全世界通吃的「玻璃盒子」任性造型。
幸運的是,表參道上還有兩排基本一樣高的參天大櫸樹。樹形優美、枝繁葉茂、樹冠交疊的櫸樹林不僅為行人提供了夏日遮陰、舒適的步行空間,還將那些爭奇鬥豔、令人目眩的建築適當遮擋,避免了城市景觀視覺元素的過分突兀,在紛亂嘈雜的城市空間中注入清新的綠意和自然的優雅。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圖片源於網絡)
圖15.(圖片源於網絡)
未註明來源照片為本文作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