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告別了溫柔的春風,迎來了火熱的夏天。
有句農諺「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通常,在我國各地的六月,前半月天氣多晴少雨,有時還伴隨初夏高溫,形成「火燒天」的天氣。
後半月多雨,有些地區會連續陰雨天,形成「夏至雨漣漣」。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讓人頭痛的 「梅雨季」也會如期而至,此時正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
說到「梅」,楊萬裡有詩句「梅子流酸濺齒牙」, 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
這指就是新鮮梅子,味道大多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食用,這種加工便是「煮梅」,就是我們常見的酸梅湯,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酸梅飲是炎炎夏日大多數人的最愛,喝一杯,從口中涼到心底,美哉!
另外一種加工方法便是採摘近成熟的梅子,低溫烘乾後悶至顏色變黑,便得到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藥——烏梅。
烏梅其性味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功效。臨床上用於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等。
烏梅不同部位藥用價值及藥理作用也不同,烏梅鎮咳的有效入藥部位為核殼和種仁;澀腸的有效入藥部位為果肉;止瀉的有效入藥部位為果肉和核殼。
現代研究表明,烏梅含豐富的檸檬酸能分解乳酸,並維持消化系統的酸鹼平衡,改善消化系統。作為天然的抗生素,烏梅對於一般的體弱、消化不良、腹脹、輕微嘔吐、咳嗽、感冒、輕微腹瀉及胃不適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它對增強免疫系統,調節脂肪的新陳代謝,提升鈣質和鐵質的吸收,增強人體活力的作用也非同一般。
烏梅雖好,但也不是通用之方,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婦女經期以及孕婦產前產後忌食。
另外推薦一款夏季清暑解熱飲品:山楂酸梅飲
材料:烏梅50g、山楂50g、桂花10g、冰糖50g、甘草6g
做法:將烏梅、山楂、甘草洗淨,桂花用紗布包好,以上藥材一併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後放入冰糖再煮10分鐘即可。冰箱冷藏後飲用口味更佳。
功效: 生津止渴,消食和中,行氣散淤,收斂肺氣,除煩安神
內容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