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搜狐網
假設有一天你被關進了精神病院,要怎樣才能證明你沒有精神病?我想大多數人都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個相當有趣的問題。假如面對醫生的詢問,你承認有病,那麼精神病醫院歡迎你!如果你認為你沒有病,那正好,因為在精神病院,不承認你有精神病,就是你患有精神病的證據!
你認為這很荒唐嗎?但是這卻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科學歷史上著名的"羅森漢恩假病人實驗"
圖為:羅森漢恩 來源:知乎
197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羅森漢恩將8位正常人送入不同的精神病院(這8位正常人中包括他自己),這8位正常人的職業有研究生、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精神病學家、畫家、家庭主婦。到達醫院後,所有正常人扮演的"假病人"都說自己能聽到"轟隆"和"砰"的聲音,除了這些症狀外,沒有其他異常行為,,結果8位正常人都被診斷為患有精神病,而且這8位正常人中有7位被診斷為患有""。這就是著名的羅森漢恩假病人實驗,羅森漢恩將該實驗發表在了當年的雜誌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並且該實驗直接推動了心理治療的巨大變革。
圖片來源:網絡
羅森漢恩當時為了驗證自己的論斷,他專門通知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醫務人員,在此後的三個月時間裡,他將陸續指派一些"假病人"到精神病院進行診斷治療。三個月後,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出現了:這家精神病醫院總共診斷出193人是假病人,而羅森漢恩在此期間並沒有把任何"假病人"送到這家醫院!
電影《飛越瘋人院》截圖
"羅森漢恩假病人實驗"向人們展示了"標籤效應"的危害性:一旦認定是這樣,人們就會試圖設法讓情況符合他們內心的想法。當精神病院判定某人患有精神疾病時,會認為他的所有行為和舉止都是不正常的。事實上,有時候"病人"是沒有問題的,而有問題的反倒是"醫生"的心理和判斷力。
圖片來源:搜狐網
寫在最後:
羅森漢恩實驗對於現實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活中,如果我們在心理上將一個孩子貼上"壞孩子"、"差學生"、"笨蛋"這些標籤,那麼這個孩子的標籤就會遮蓋掉他在我們心中的所有品質和優點。不管這個孩子做了什麼,老師和家長們總是會將這個孩子貼上"壞孩子"、"差學生"的標籤。發生這種情況後,如果我們對自己加在孩子身上的"標籤"的態度沒有及時改變,那麼可能最壞的結果就會出現:因為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消極看法(或者消極期望)變成了孩子自己的自我確定,最終一個原本可能不是那麼糟糕,也不是那麼差的孩子也會成為真正成為"壞孩子","差學生"。
本文系鄭州市首屆少兒科普徵文大賽投稿入選作品
作者:蔣楊楊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