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的封殺,8月2日晚上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做出了回應!
這段回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字節跳動把矛頭對準了Facebook,直接批評它「抄襲和抹黑」。
在商業社會中,指名道姓地指責競爭對手並不常見,消息一出,西方媒體一片譁然。
例如,CNBC的標題就是:
TikTok parent ByteDance accuses Facebook of 『plagiarism and smear』 as it goes on the front foot
這裡CNBC將「抄襲」翻譯成了plagiarism,動詞是plagiarize,表示take the work or an idea from some one else and pass it off as one’s own,在大學裡撰寫論文時,要杜絕學術抄襲,用的就是plagiarism這個詞。
smear表示a false accusation intended to damage the reputation of someone,用來破壞名聲的不實指控,抹黑。
on the front foot是一個短語,表示outmaneuvering a competitor, at a advantage,超過對手,佔有優勢。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字節跳動第一次和Facebook開撕了。
上周,前迪士尼高管、5月份才走馬上任TikTok執行長的Kevin Mayer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就對Facebook下了公開戰書。
At TikTok we welcome competition. We think fair competition makes all of us better. To those who wish to launch competitive products, we say bring it on.
在TikTok,我們歡迎競爭。我們認為公平競爭會使我們所有人變得更好。對於那些希望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的人,我們的態度是:放馬過來。
bring it on是非常地道的表達,在面對挑釁和競爭時,表示放馬過來,儘管來吧。
TikTok敢這樣喊話Facebook,底氣十足,原因很簡單:在吸引年輕用戶的短視頻媒體搏殺中,Facebook的確戰績不佳。
早在今年二月,《南華早報》的一篇文章裡就對比了TikTok和Facebook短視頻應用Lasso的表現,後者輸得慘不忍睹(failed miserably)。
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間,TikTok的下載量是6.4億次,而Lasso呢,只有區區42.5萬次。
於是,今年扎克伯克痛定思痛,決定徹底放棄Lasso,但並不甘心就此認輸。
最近,Facebook又在謀劃推出一個新的產品,TikTok的執行長Kevin Mayer這樣回應對手:
Facebook is even launching another copycat product, Reels(tied to Instagram), after their other copycat Lasso failed quickly.
在Facebook抄襲產品Lasso快速失敗之後,他們甚至馬上要推出另一個模仿產品Reels(與Instagram綁定)。
But let’s focus our energies on fair and open competition in service of our consumers, rather than maligning attacks by our competitor – namely Facebook – disguised as patriotism and designed to put an end to our very presence in the US.
但是,讓我們將精力集中在為消費者服務的公平和公開競爭上,而不是競爭對手Facebook的惡意攻擊上,他們假裝愛國,目的是為了終結我們在美國的業務。
這裡提到的copycat同樣是抄襲的意思,可以做形容詞,也可以做名詞。除了copycat,抄襲產品還可以說成me-too products或 knock-off products.
maligning來自於動詞malign,表示中傷,誹謗,這裡所說的maligning attacks也同樣表示抹黑的意思。
川普要下行政令,在美國禁用Tiktok,為什麼字節跳動要選擇在這個時候,與Facebook公開宣戰呢?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
In private, TikTok executives and investors have speculated that Facebook, which is preparing to unveil a rival product in America as soon as this week, has been lobbying the US government behind closed doors to ban the app.
私下裡,TikTok的高管和投資者推測,正準備在本周在美國推出競爭產品的Facebook,一直在幕後遊說美國政府封殺這款app。
behind closed doors是一個常用短語,表示暗中地,秘密地,lobby表示遊說,這是美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各種利益集團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向議員或政府官員施加影響或壓力。
除了競選集會時,被網民用TikTok等社交平臺整蠱,川普禁用TikTok的背後,還有Facebook等代表著美國科技公司中堅力量的利益集團在推波助瀾。
因為TikTok在美國用戶,特別是年輕人群體中增長實在太快,真的是動了Facebook的奶酪。
事實上,扎克伯格早就感覺到來自中國對手的競爭壓力,早在2016年他試圖收購中國的音樂應用musical.ly,談了大半年沒有談成,最後被字節跳動收入囊中。
面對自己抄襲抖音app的慘敗,從去年開始,扎克伯格就開始抓住各種場合,痛批TikTok。
他不僅在美國國內批評TikTok審查敏感內容,年初還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建議歐洲領導人警惕來自中國網際網路監管的威脅。
而且,Facebook也實實在在地開始挖起了TikTok的牆腳。
如上圖中《華爾街日報》的標題顯示,Facebook正在砸錢,要把TikTok上知名的創作者(creator)挖過去。
reel sth. in 這一短語表示釣魚時收攏魚線,用在這裡很形象,表示Facebook要用錢做魚餌,把TikTok的創作者釣到自己這邊來。
Facebook的這一舉動,可以說是邁出了重要一步,讓其產品與TikTok開始了正面競爭。
字節跳動會不會最終和微軟達成協議,完全分拆TikTok,使其成為一家完完全全的美國公司?如果真的分拆,Facebook還會不會和TikTok繼續在短視頻戰場廝殺?我們都很想知道答案。
文字參考:CNBC,Financial Times, SCMP
smear 抹黑
copycat 抄襲
malign 中傷
on the front foot 佔有優勢
bring it on 放馬過來
behind closed doors 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