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紅,1969年生於河南,1995年來臺灣定居,一直在中醫診所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穩定,工作環境也不錯,原本計劃在中醫診所做到退休的。但後來經歷的一些人和事,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
2010年,張少紅經朋友介紹進入臺灣的教會,在教會中他常常參與探訪病人、關懷老人的公益服務。在探訪過程中,她發現臺灣有很多的來自外來配偶處於弱勢族群。讓她記憶尤深的是,有次參與一個慈善機構的探訪,那裡的姊妹大部分是被家暴的,有來自祖國大陸的,也有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的。很多人嫁來臺灣後沒有工作和穩定收入,當發生家暴後,沒有經濟基礎,沒有居住的地方,生活馬上陷入困頓,臺灣的慈善機構僅可以提供半年的食宿。
有些幸運的姐妹,在這期間找到了工作,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後續的離婚官司、小孩的監護權等,使她們的身心備受煎熬。有些姊妹問題沒有解決,但時間到了,還是要離開慈善機構。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家裡經濟狀況不佳,姊妹們負擔著家裡的經濟重擔,因著文化背景不同,求職無門。一些姊妹在早餐店、自助餐廳工作,有的做打掃清潔的工作。時間長、薪水低,又無法照顧子女。如何才能真正改變她們的生活狀況呢?張少紅覺得要改變,必須先提升自己的素質,要有專業技能,有了一技之長,就可以選擇工作、選擇老闆,你才會有自主權。「可我只是個上班族,能力有限,怎麼幫助別人呢?」張少紅告訴記者。
當她一籌莫展時,認識了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理事長何建華女士,她是位非常熱心、真誠、有魄力和擔當的大姐。在她的鼓勵下,張少紅決定創業。2011年底,張少紅有緣接觸到臺灣最大的美容保養品公司之一,經過對這家公司的詳細了解,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之火。尤其公司的六大信條之一「扶助值得幫助的親朋,你就會有福氣」,這句話深深觸動並感染著張少紅的心。
2012年是張少紅最為辛苦、最為忙碌的一年,但也是她收穫最大的一年。那時,她白天在中醫診所工作,下班後周一至周四去上當地政府組織的專業證照考試課程,其餘的晚間時光要去老師店裡練習手技,有時候練到凌晨一兩點鐘,周末還要參加公司的各項培訓課程。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她感到很充實。
記得2012年,中央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石元娜邀請她參加臺灣「掌聲響起」的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問她:「少紅,你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我希望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提供一個姊妹們學習專業技術,練習手技的場地,還可以幫助她們就業、創業。」
2013年,在何理事長不斷的關懷下,她離開了工作十八年的中醫診所,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實現了她的願望——她的美容店隆重開幕了。目前,張少紅已經帶了十幾位學員,有來自大陸的,也有來自越南的。這些學員有兩位也已開了自己的店,有四位成立了工作室。張少紅對記者說:「她要感謝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的何理事長為她們所做的努力,在聯合會裡,何理事長就是我們的大家長,不但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各方面都給予我們幫助、關心,凝聚我們的姊妹親情。我希望,聯合會在何理事長的帶領下,更加茁壯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