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今年臺灣民眾利用「雙11」大量購買大陸電商的商品,以京東商城為例,11月前十天台灣買家金額較去年同比增長逾5倍,而最會買的城市前三名是新北市、臺北市和臺中市。買得最多的商品是計算機數碼和手機通訊產品。
「雙十一」在臺灣火爆到什麼程度?先來看看以下幾組數據:
有63.5%的臺灣網友此前計劃在11月11日這天參與購物,這一比例較2017年的57.1%、2016年的44.9%有大幅增長,另有高達96.2%的網民表示已留意或曾收到「雙十一」宣傳與促銷信息。
除了這份8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臺媒還報導稱,中國臺灣在今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出口排行榜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香港和美國;11月1日-10日,京東在臺灣的銷售金額同比增長5倍、訂單量同比增長4倍……
▲天貓在臺灣推出的環島「雙十一」巡迴車。
而臺灣知名社群網站「批踢踢」(PTT)上,「網購」「省錢」等版塊的熱度也於近日直線上升。「今晚搶什麼」「天貓『雙十一』運費」「淘寶包稅」等相關帖子充斥版面,不少網友還主動分享「雙十一」購物攻略和搶購成果。
據臺灣《聯合報》11月12日報導,京東全球售負責人王珍11日表示,11月1日至10日期間,臺灣銷售金額同比增長逾五倍、訂單量同比增長四倍。
按銷售金額統計,臺灣民眾購買的首五類品類依次是計算機數碼、消費電子類及配件、家用電器、汽車用品、家居用品;按累計售出商品件數統計,首五類品類依次是通訊及配件、圖書、數碼影音、個人健康電器、服飾內衣,其中剛過世的金庸小說系列套裝書成為熱賣商品;按地域統計,最會買的首五個地區依次是新北市、臺北市、臺中市、桃園市、高雄市,佔臺灣地區整體訂單80%。
事實上,「雙十一」在臺灣的火爆,只是近年來島內民眾鍾情於大陸電商的一個縮影。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稱,這些年臺灣民眾跨境網購數量越來越龐大,每天都有上萬件低價快遞貨物到港。今年「雙十一」單月到港低價快遞貨物量預計可達創新高的500萬筆。
▲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來自《中國時報》的另一組數據:去年11月,臺灣從大陸及香港進口的快遞貨物簡易申報件數約327萬筆。
但如此密集的民間往來和經貿交流,在民進黨眼裡,卻徹底變了味道——
「『境外』購物商品中有8成來自大陸,這是大陸有計劃性的傾銷策略,顯然是為了衝擊臺灣產業與市場。」臺灣民進黨人士陳瑩言之鑿鑿地說道。
在她看來,大陸「雙十一」對島內民眾產生的致命吸引力,「並非單純的貿易問題,而是安全問題」。
▲陳瑩(圖片來自東森新聞雲)
不出意料的是,這番言論立刻招來大批臺灣網友的冷嘲熱諷:「這個黨只要扯上大陸,都是安全問題。」
對民進黨「怒其不爭」之餘,更多網友在評論中表達了對「雙十一」所展現的大陸消費力和電商技術的讚嘆不已。
「『雙十一』商品的物美價廉,令臺灣老百姓喜聞樂見,但臺當局顯然不這麼認為。」臺灣問題專家張彬對小銳說。
張彬指出,臺當局試圖切斷兩岸之間各方面的聯絡,把「雙十一」這一單純的經濟行為「汙名化」,正是其一直以來採取的「套路」——將意識形態和政治意圖強加在所有行為上,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體育。
在張彬看來,臺灣民眾已經以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兩岸的交往與融合,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