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經常講錯話的新任臺北市長柯文哲,在一場有關生育率的研討會上,失言講出「不是進口了很多外籍配偶嗎」,因為「進口」二字政治上太不正確,引起抗議。
在臺灣一提到「外籍配偶」,大家聯想到的絕不會是歐美第一世界國家的洋妞,也不會是溫柔體貼的日本妹妹,這四個字通常給人的印象,就是來自東南亞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新娘,尤其是越南新娘。
在臺灣最大的網上論壇,有個版叫「跨文化戀愛版」(CrossCulturalRomance簡稱CCR版),裡面大部分是臺灣女生分享與外國男生談戀愛結婚的故事,偶爾也有臺灣男生娶了歐美或日本的女生,大家也給予祝福。可是有一天,有個男網友分享了他與越南女人結婚的事,結果被版主視為鬧版,帖子被刪除,由此引發軒然大波。眾網友認為這一做法是種族歧視,於是集體攻入該版,導致該版隱版至今。這就是臺灣網路上有名的「CCR之亂」,「CCR」三字在臺灣從此也被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從越南「進口」新娘,在臺灣至少有快30年的歷史了,柯文哲的言論之所以政治不正確,是因為在據說「最美的風景是人」、充滿中產階級小情小調的臺灣,大家都假裝這些事情不存在。他一句話赤裸裸地撕破這醜陋的現實,讓不少人惱羞成怒。可現實情況是,從到越南「選妃」,到成親付款,不過五天的時間,一條龍服務,快速便捷,不是進口難道是真愛?
絕大多數會嫁來臺灣的東南亞女性,都是為了錢。如果不能接受這麼直接的說法,那換個大家比較能接受的方式,就是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否則,誰願意到一個語言文化完全不通的異鄉開始新生活?
臺灣對於這些東南亞的外籍配偶,經常會有毫不掩飾的歧視,不僅平民百姓,就連官員也不小心會說出心裡話,有教育部官員說要讓「外籍新娘少生點」,有立法委員說越南新娘可能存有「越戰遺毒」,出入境官員也說「感謝各位爭取移民人權,但也請顧及我們臺灣的人口素質」。
對於娶這些東南亞籍外配的男人,臺灣也有很刻板的印象:基層、農村、弱勢等。因為在經濟條件不錯的臺灣,女性選擇更多,所以被掛上這些符號的男人通常在婚姻市場上被淘汰,為了結婚,只能轉而找更弱勢的外籍新娘。如果這些女孩嫁到臺灣,遇到一個對她好的丈夫及家庭,那是一種幸運;如果遇上將她當工具的男人,那簡直是噩夢的開始。
在臺灣,關於越南新娘最經典的廣告標語,就是那句「保證處女,不是包換」,充滿男權主義的遐想。很多男人對越南妹子的想像,不外乎「乖巧可愛」、「聽話」、「會做家事」。他們還會告訴你,北越的女人比較兇,要找南越的才比較溫柔漂亮。而這些想像的反面潛臺詞就是:臺灣女人都「愛錢」、「虛榮」、「不做家事」。你會看到,在網上很多直男癌末期的鬥士們,一方面鄙視臺灣女人倒貼洋人當西餐妹,另一方面又經常高喊著有錢要娶十個越南妹。
這幾年在大陸的鄉下地區,也開始出現東南亞的外籍新娘,「保證處女」的廣告也出現在這些地方。也許找外籍新娘的理由有千百種,但娶這些地方的女孩就跟娶其他地方的女孩一樣,只要是真心對待,共組家庭一起為未來努力,那也並沒有什麼不好,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只把她們當做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不把她們當人看,忘記人家也是父母生養,甚至忘記了臺灣也有很多女性一心想要外嫁到發達國家,雞犬升天的故事。
看天下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使用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去Vista看天下微社區交流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