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著社會生態的改善,大家平時也會見到。路上如果看到貓頭鷹,要不要打給救護站「保護」一下?答案可能是不。
前兩天,黃巖的葉女士在陽光廣場等人的時候,撿到了一隻受傷的小動物。
葉女士自己其實是怕小動物的,不過看到一隻受傷的動物在面前,下意識想把它帶回去避免受到更大傷害,之後她也沒怎麼在意,以為就是一個普通的小鳥。直到有人告訴她這是國家保護動物。
市民 葉小丹:我問人家了,人家說是貓頭鷹,我也不認識,(那當時就感覺是一隻小鳥),對對對,後來說是貓頭鷹我就報110了,這個東西說是國家保護動物,我就報警了。
警方在接到報警後,通知了黃巖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隨後,工作人員將貓頭鷹帶回救護中心,在這裡,記者見到了一屋子的小貓頭鷹,都是近期市民在路上見到,打電話讓他們過去救護的。不過工作人員說,,其中大部分並不需要救治。
台州市山海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王衛國:應該是不要馬上去觸碰它和捉它,要觀察一下,它的周圍肯定有大鳥一群的,一般小鳥有四、五個,大鳥有兩個,帶著它學飛之類的技巧。比如鳥碰車,或者碰到玻璃受傷了,這樣子打我們的電話去救護,這樣是對的。
今年,黃巖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經接受了六七十隻貓頭鷹,近期的接收量更是大幅上升。4,5,6月是貓頭鷹繁殖、學飛的時候。因為剛學會飛,有些貓頭鷹就會掉在地上,市民們看見了,就會想來幫助它,其實觀察一下,如果貓頭鷹沒有受傷,一會會有貓頭鷹媽媽來幫助她的,市民們好心的「手」,反而是沒有幫助到它們。
台州市山海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王衛國:我們只是用肉,比如說老鼠去餵它,它張嘴,然後到它自己能吃,這就已經到放生的時間了,在野外,大鳥帶絕對是大鳥帶好。
動物跟人一樣,都有自己生活的法則。小動物在剛出生的時候,需要學習生存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生活。希望市民們以後在路上看到小動物,如果觀察一下,發現它沒有受傷,或者只是輕微受傷的,可以不用「出手」,到該出手時再出手。
文章來源:阿福講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