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學轉換是慢性B型肝炎(CHB)病毒(HBV)感染的自然進程和治療應答的重要指標。兒童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通常與病情平穩,隨訪期間HBeAg陰性肝炎事件較少有關。對於具有正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的HBeAg陽性兒童,基線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水平是否可以預測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
我國臺灣學者Chen HS等人對此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基線抗-HBc水平可預測ALT水平正常的HBeAg陽性兒童的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抗-HBc水平可反映CHB在HBeAg陽性且ALT正常階段的抗HBV免疫學應答情況。
研究者對兒童抗-HBc水平與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特別是基線抗-HBc水平在長期隨訪期間預測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的能力。對未經治療的CHB且ALT水平正常的HBeAg陽性兒童進行了縱向隨訪。通過雙夾心免疫分析測定抗-HBc水平。評估抗-HBc水平和其他參數對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和CHB自然進程的影響。
結果,共納入182名兒童,其中106名為男性,入組時的中位年齡為10.6歲[四分間距(IQR):10.3~15.3],隨訪至中位年齡19.8歲時(IQR:11.9~21.9)。隨訪期間,85名兒童(46.7%)發生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
多變量生存分析顯示:基線抗-HBc滴度水平>500 IU/mL[風險比(HR)=2.81]、HBV基因B型和HBV基因B+C型(HR=3.46),以及基線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水平≤4.8log10 IU/mL(HR=3.09),是自發性HBeAg血清學轉換的預測因素(P<0.001)。
圖1.隨訪期間,基線抗-HBc水平>500 IU/mL患兒的HBeAg血清學轉換累積發生率高於基線抗-HBc水平≤500 IU/mL患兒(P<0.001,對數秩檢驗)
(圖引自原文獻)
圖2.隨訪期間,HCV基因B型和B型+C型且基線抗-HBc水平>500 IU/mL患兒的HBeAg血清學轉換累積發生率較高(P<0.001,對數秩檢驗)
(圖引自原文獻)
隨訪期間,對於HBeAg陽性者,由於持續的炎症存在,抗-HBc水平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加(P <0.001)見圖3-A。相反,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者,抗-HBc水平隨時間推移而降低(P <0.001),見圖3-B。
(圖引自原文獻)
圖3 HBeAg血清學轉換組與無HBeAg血清學轉換組在隨訪期間的抗-HBc水平變化
原文連結:Chen HS, Wu JF, Su TH, et al. Baseline Level of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Predicts Spontaneous HBeAg Seroconversion in HBeAg‐Positive Children with a Normal ALT Level. Hepatology. 2019 May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