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起,石某在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上海鳳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先後開設七家淘寶店鋪。截至案發,石某等人銷售假冒「鳳凰」自行車的金額共計820萬餘元。
不僅僅是鳳凰牌自行車成了不法商家眼中的「香餑餑」,同是上海「老品牌」的美加淨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2016年9月,童某未經商標權利人許可,與外商籤訂「美克西髮乳」購銷合同,並在髮乳上使用「MAXAM」註冊商標。而這正是國內知名品牌美加淨的英文名。
左圖為假冒「MAXAM」髮乳,右圖為真的美加淨髮乳。
後該批髮乳經由上海報關出口葉門,被上海海關查獲,共計46080瓶,銷售金額37,44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36萬元)。經權利人鑑別,上述髮乳均為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
從鳳凰牌自行車和美加淨髮乳的案件中,越來越多「老品牌」侵權案暴露出海外售假、社交軟體售假、跨地區侵權、全鏈條制假等新情況。
對此,上海檢察機關堅持對侵犯「老品牌」智慧財產權犯罪行為零容忍,對「老品牌」智慧財產權犯罪打擊零容錯,對「老品牌」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機制的構建零容緩。
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涉及侵犯「老品牌」審查起訴案件共計55件104人。歷年案件受理數和涉案人數均在持續增長,2018年侵犯「老品牌」案件同比增長61.54%,人數同比增長125%。
侵犯本土「老品牌」智慧財產權的刑事案件發案區域以本市郊區為主,案件高發於工業用品、食藥品、日用品行業,以自然人犯罪為主,單位犯罪有所增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已達到62.5%,案件均獲有罪判決。
對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深入分析「老品牌」智慧財產權犯罪的特點、突出問題,並從刑事司法角度就進一步完善「老品牌」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提出有效性、實用性的建議。
侵權罪名集中,犯罪主體特點鮮明,「家族式」犯罪形態常見。一是侵犯「老品牌」案均為商標犯罪。這與被侵權的「老品牌」核心智慧財產權集中在商標權有較大關聯。二是犯罪主體具有以社會閒散人員、個體經營戶為主,普遍具有低學歷、犯意傳遞性的特點。三是家族共同實施侵權行為現象明顯。跨地區侵權模式為主,單環節犯罪向全鏈條犯罪轉化。跨區域犯罪案件佔比高達50.9%。一起案件往往包含了原料採購、半成品加工、分裝、成品倉儲、銷售多個環節,制假銷假的過程涉及全國不同地區。同時,犯罪分子往往將生產地、倉儲地集中在郊區、廢棄貨櫃、地下室等隱蔽性較強的區域。
海外售假、社交軟體售假成為侵犯「老品牌」新途徑。2017、2018年度均有假冒「老品牌」商品銷往境外的典型案例。不法分子也緊緊瞄準「老品牌」的廣大市場資源。利用社交軟體實施侵權行為增多。
部分案件案發前「老品牌」缺乏司法維權意識。企業通過自查發現有人仿冒品牌,搶奪客戶資源,隨後通過自行應對侵權問題,由於「老品牌」企業自查能力有限,往往耗費大量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