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代表日本,你會用哪個呢?我個人是一定會選擇「乾淨」!
去過島國的小夥伴一定知道,日本的街道、水質都是乾淨到不行,尤其是自來水,在許多公共場合都會設有免費的專門飲水設備,人們也沒有絲毫的顧慮,打開水龍頭就直接飲用~
在網絡問卷調查中,會直飲自來水的網友比例也高達71%!
曾經有個公園的飲用水設備因為水流量太大,讓過來喝水的路人猝不及防洗了把臉,因此上了電視節目。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的自來水真有這麼幹淨,隨時隨地打開水龍頭就能喝?
為確保自來水的品質,日本對於自來水有著近乎嚴苛的水質管理,標準甚至比礦泉水還要嚴格。
厚生勞動省規定了多達51項的水質檢測指標,自來水按照《水道法》的標準執行,需要達到全部51項標準!而日本的礦泉水受到《食品衛生法》的約束,只需達到18項標準即可。
自來水比礦泉水還乾淨
也是沒誰了
其中有31項是針對人體健康安全制定的,另外20項是針對日常飲用方面制定的,避免自來水的顏色、氣味等給飲用者帶來不適感。
當然,優秀的水質肯定離不開完備的淨水處理系統。
日本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增加了臭氧處理和生物活性炭吸附處理,可以清除在常規處理中難以根除的微量有機物。
工序1:臭氧處理
抽樣憑藉強大的氧化力,可以分解殘存在水裡的有害物質,臭氧接觸池長這樣
工序2:生物活性炭吸附
經過了常規工藝的加臭氧處理之後,日本的自來水還需再進行一道處理工序,就是利用活性炭再進行一遍淨化。
按理說自來水可以直飲已經很牛了,好不好喝這種問題就不要太糾結了...然而霓虹金表示「我全都要!」
在水道局水質管理的51項檢測指標中,除了有對安全性的考慮,還有對於口感的追求。
舉個例子,自來水中有怪味是因為水中有餘留的有效氯,即「餘氯」。
日本法律規定餘氯標準為0.1mg/l~1mg/l,而東京為了最大程度減少這一問題,設定了更加嚴格的數值指標,則規定0.1mg/l~0.4mg/l,還不到國家標準的一半!
達到這個標準之後,大家自然就喝不出那股漂白粉的味道了~
雖然日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但是對自來水抱有「不安全」、「有臭味不好喝」等觀點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數。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日本的一些機構組織開始把自來水灌裝入塑料瓶或鋁罐中出售,或者在活動中發放給大家,就為讓民眾知道,自來水的確「變得好喝了」。
日本政府也很重視自來水的宣傳推廣,經常會聯合地區性自來水企業一起做廣告,比如東京水道局的工作人員,就在電視鏡頭前直接飲用自來水,為民眾樹立了榜樣。
不過,在寫這篇文章找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也有一些小夥伴表示雖然水是乾淨的,但還是喝不慣...
也有人非常硬核地比較了日本各地的自來水口感區別京都可以說是一騎絕塵了。
# 大家所在的地區水質如何呢?
你習不習慣直飲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