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fel全球物流副總裁Bruce Chan表示,還有其他原因可以預期今年的運價上漲。
「在需求方面,補貨活動一直是包括航空在內的所有模式下全球貨運復甦的主要動力。在國際消費市場,特別是在零售經濟中,庫存與銷售的比率仍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他說:「在我們看來,海運的運力狀況並沒有起到幫助作用。海運在運力整合、缺乏可用貨櫃和內陸供應鏈擁堵導致了價格上漲和嚴重延誤,迫使更多的需求增加到空中,並給空運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面對這樣的動蕩和不確定性,託運人可能更傾向於使用空運為庫存作緩衝。」
Bruce Chan補充說,運力短缺將繼續對運價構成壓力。部分原因是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Stifel認為新冠病毒加劇了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增長將提前兩到三年,打破了傳統的季節性趨勢。
然後是個人防護裝備和疫苗。
Stifel認為:「由於生產的支出性質以及劑量的形式因素,疫苗分發對空運能力的全面影響可能沒有某些人預期的那麼嚴重。我們認為瓶頸更可能來自貨櫃的可用性、儲存、搬運和道路分配。」
「但是毫無疑問,最終結果會有一定影響,特別是當疫苗運輸比普通貨物優先時,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和2022年。」
隨著疫苗開始發揮作用,預計下半年客運需求將有所回升。但是,正如Stifel所指出的那樣,這可能會帶動短途運輸量,而長途運輸市場預計不會提前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