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5年,有兩部臺灣電影被人們討論最多,《刺客聶隱娘》和《我的少女時代》。作為一部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刺客聶隱娘》在內地票房慘澹,而青春校園題材的《我的少女時代》卻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今天5tv CEO楊立琮接受影視新媒體專訪,為你解讀一下臺灣綜藝、電影的發展。
您來大陸做影視也有很多年了,身為一個臺灣人,您覺得臺灣本土電影的競爭力如何?
楊立琮:我來大陸很久了,在上海待了十多年,父輩開始都是做電影,我父親早前參與過李安的前幾部電影,後來開辦縱橫國際影視,參與製作電影就是《臥虎藏龍》。大部分臺灣導演都有很濃厚的本土情懷,像楊德昌、侯孝賢,像《艋胛》、《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由於無法逾越的歷史背景,臺灣電影整體上還是會有濃厚的本土情節。即使《那些年》的題材比較大眾化,體現出了娛樂跟商業價值,但臺灣畢竟是一個開放自由市場,長期以來國際範的好萊塢大片壟斷著主流市場,所以說臺灣本土的內容生存機會比較小,這也就造成了票房的差距。
最近,臺灣在內地最知名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停播,這其中有什麼意味或訊號嗎?
楊立琮:臺灣綜藝其實挺悲劇的,早期自己發展了很多東西,但現在,包括電視劇偶像劇,也逐漸被大陸的內容所取代。簡單的說,臺灣觀眾打開電視也經常看到《甄嬛傳》、《羋月傳》、《中國好聲音》,包括一些日韓劇、美劇,引進內容對本土內容衝擊巨大。臺灣的播出體制內擁有一個絕對自由的市場,觀眾喜歡看什麼,就播什麼,不設任何門檻,很少有內地所謂的保護性概念。
臺灣本土的內容在預算上各方面都很薄弱,總體上投入偏低。《中國好聲音》一集可能有上千萬的投入,臺灣一些綜藝節目可能每集只有20萬臺幣,甚至更少。所以說,臺灣綜藝可以說處在萎縮的狀態,在創作方面更多的是受到預算的影響,大型娛樂真人秀更是鮮有。若干年前臺灣做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綜藝,大多也是因為受眾有限,也就沒那麼被人熟知。
5tv與未來映畫合作出品網劇《燒腦》,在粉絲中引起不錯的反響。以臺灣現內陸市場,今年將推出哪些計劃呢?
楊立琮:懸疑推理是我們的優勢,我們還會繼續挖掘精品,孵化原創IP。本身不是以播放平臺為主,app2.0版本將會有一個轉型,強調我們自己出品的劇,以我們自己的IP和粉絲間的互動為主。2016年將會陸陸續續推出10部新作,整體形式以懸念和強互動為主。《燒腦》(原創IP)這個系列是以本格推理為主,同時探索其他不同類型的劇集,打造內地《海賊王》長期更新模式,聚沙成塔,厚積薄發。作品仍然會選擇合適的平臺或獨家放送,喜歡我們作品的觀眾需要等待的時間不會太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