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有54個民族,期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為京族,剩下的53個民族為少數民族。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53個少數民族的其中之一——華族。
越南政府對華族的定義為:定居在越南的、擁有越南國籍的華僑和華裔越南居民。
越南的華族又被稱為「客」、「漢」、「艚」等,如果按照中國民族的分類,越南的華族實則為中國的漢族。更具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在1999年至2009年這10年之間,華族是越南唯一兩個人口數在減少的民族之一(另一個減少的民族為艾族,是1970年被越南政府從華族中分離出來的民族)。現在越南境內共有華族823,071人,是越南第五多的少數民族。
(1885年在河內的華人)
越南大約50%的華族人生活在胡志明市的堤岸地區,除此之外,華族還分布在越南的同奈、朔莊、堅江、薄遼、平陽、北江等地。
居住在越南的華族人,祖籍多為廣東(廣府為主)、廣西、海南、福建等地,因此他們的傳統文化也、風俗習慣也與中國南方部分地區基本相同。
有同學也許會問為什麼華族人會出現在越南?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部分中國人便開始向越南遷徙、定居,在這之後的2000年裡,不斷有中國人加入這支遷徙隊伍,包括士兵、朝廷官吏、普通百姓、罪犯等。這些定居在越南的中國人把自己的文化帶到了越南,並與越南人通婚。
(會安潮州會館)
明朝時期,不少華裔商人聚集在越南沿海城鎮進行貿易活動。17世紀,伴隨著明王朝的滅亡,許多忠於明朝而不願意屈服於清朝統治的中國人,開始大量向東南亞各個國家遷徙,期中也包括越南。
中國人向越南遷移的浪潮一直延續到20世紀,1949年以前,在越南的中國人仍然擁有中國國籍,1955年,中國政府與越南政府達成一致:在越南的中國人由越南政府管理,享有越南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自此,這一部分在越南的中國人便擁有了越南國籍,並成為了越南的民族之一。
在越南南方,華族人在經濟發展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1974年底,越南南方的華族人生產了超過80%的工業、紡織、化工等領域的產品,幾乎控制了整個越南南部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