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川町概況
古川町處於周圍環山的盆地,是林業和小型物資集散地,該地區經濟中心,人口在一萬五六左右。在歷史上,曾經是旁邊高山的一個城下町,有著類似於高山的城市結構,分為城堡、武士區、平民區。
現在是屬於飛驒市的一個町(社區)
社區營造協會由一群熱心經營的地方人士組織。
負責保護古川町風貌並推廣觀光事業。
希望以此為後世留下這個時代人們思潮的印記。
瀨戶川的治理
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當時日本社會的高經濟增長、
環境汙染、人心頹喪。
古川町的原有風貌也面臨這些問題。
古川町的人們在瀨戶川養鯉魚,最初不是為了觀光,
而是提醒人們不要破壞水源。
60年代開始全村人開始清理瀨戶川,清除河底淤泥和河中垃圾。
這些活動使居民意識到可以依靠社區的力量與創意,
大幅改造周遭的環境。
荒地的整理
1993年的小學生作文競賽,初田百江的《傳達古川之心的社區營造》,是古川町社區營造的原點。人們將荒廢的空地的垃圾清理,種上樹和花,許多角落也得到了精心整理。
飛驒木匠工藝
傳統林業與飛驒木匠工藝,古川木匠保留著傳統的木構住宅工藝。
木匠設計的創造性:雲飾的紛繁種類169種355形。
飛驒木匠文化館,是古川工匠們聯合建造,本身也是工匠技藝的展現。
木匠文化館成為小鎮居民活動的一個中心,帶動了居住環境改造,町公所在這裡規劃建造了一個廣場,成為新的市鎮中心,深受居民喜愛的開放空間。
建築規範
「老規矩」古川町居民之間對於建造傳統建築的不成文約定,是常年積累的習慣。但是這對於外地商人和外地建築師沒有約束力。
為了保持古川町的市鎮面貌,村民決定立法規範——景觀條例,對於房屋符合建造傳統風格的業主進行補助,以此避免投資者的突兀設計。
現在的人們將傳統建築法和保留城鎮風貌的心意傳給後世,就是景觀條例的精神。
基礎設施
過街天橋改成地下步道,地下步道的入口用老房子的外觀。
使這些事物對鎮子風貌的影響減小。
古川町有全日本最高標準的汙水處理廠,鎮子水渠的水是山泉水,可以澆花。
營造協會與町公所指導小鎮居民合理開發利用自己的老屋。
並且協助出資將無主的老屋利用起來,讓經驗豐富的經營者經營。
減少荒廢的店面,活化中心區的街面。
文化活動
三寺參拜、飛驒古川祭,呈現出社區歷史感與文化深度。
古川的節慶很多,而且受到民眾的重視。
古川町的文化活動,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川年輕人凝聚在一起。
古川町相比較國內的一些社區營造,更加重視這幾個方面:
1、在管理層面,古川町的社區營造,由居民做主,政府負責支援,古川町政府相信,這樣的模式才可以永續經營。
2、在物理層面,注重城市原有面貌的保護,鼓勵新的建築按照飛驒木匠的樣式建造。
3、在精神層面,日本人的歸屬感在於家鄉,而中國人在於祖國,古川町傳統節日的存在,增強町內居民的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