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講座:臺灣鄉村社區營造

2021-02-24 城市專家侃城市

系列主題:城市研究系列講座之瑰麗寶島

講座題目:臺灣鄉村社區營造(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Taiwan)

 

主講人:遊政諭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學系學士,英國卡地夫大學城市與區域計劃研究所雙碩士,英國卡地夫大學城市與區域計劃研究所博士。現擔任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合作組組長。E-mail: yzy9@ulive.pccu.edu.tw。

 

與談人:陳維斌

逢甲大學都市計劃與空間信息學系學士,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都市及區域計劃研究所博士。現擔任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都市計劃技師。E-mail: weibinchen@gmail.com。

 

主持人:韓昊英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公共管理學院兼聘教授。

 

講座時間:11月15日(周日)北京時間上午09:00-10:30 / Nov 14 (Sat.) 21:00-22:30 Eastern Time (US and Canada)

時段安排:講座時間60分鐘,報告人與聽眾互動時間30分鐘,總計90分鐘。

講座費用:全場免費

參與方式(可採用以下任一方式)

1、使用騰訊會議的app或電腦客戶端進入會議現場,會議 ID:813 748 936

2、通過如下連結進入會議現場:https://meeting.tencent.com/s/PHzo0ioQOQ4Q

3、手機一鍵撥號入會:+8675536550000,813748936# (中國大陸)

主辦方:中加文化藝術基金會

活動網頁:
http://www.culturewisdoms.com/?post_type=products&page_id=19094

支持科學知識的傳播

相關焦點

  • 【臺灣訪學季直播】 Day4 深度參訪臺灣鄉村社區營造(A線)
    公益部分會講得更詳細益生菌簡單用龍眼村的關懷據點當做慄子服務內容:關懷訪視:依個案身體功能每月不定期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與轉介:每月固定一次電話問安,視情況調整次數社會福利資源諮詢與轉介健康促進活動社區式集中用餐
  • 從文化保育,到社區營造.丨四無忌憚
    那文化保育跟社區營造又有什麼聯繫呢?2019年6月27日,A9-11辦公空間迎來了第30期「四無忌憚」沙龍分享。而當與人的互動思考逐漸變多,她的方向也開始從單純的歷史建築保護轉移到了社區營造的層面。 「建築師、規劃師、攝影師對歷史建築的喜愛,是一種同溫層才能理解的事情。過度地強調建築保護,就會容易忽略居民的意願,陷入同溫層陷阱。」 社區營造對她而言,就像一個平衡點。
  • 臺灣社創之旅:「社區營造+社會企業+文創生力」
    二、社區營造工作的特性  1.公共化,由下而上,由地方、社區主導;  2.參與性,居民是社區營造的主體;  3.總體性,營造題材多方面且相互支持;  4.人性化,由生活者出發的思考模式;  5.文化性,培育生活者的五感美學意識;  6.永續性,重視自然生態環境的價值
  • 心靈與價值的旅行——記一瓶老乾媽的臺灣社會治理與社區營造之旅
    臺灣的社區營造,已經深入民心,技術上或許因成熟而略顯油膩,可靈魂中對自然的尊敬,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對人性的尊崇,絲毫不減,歷久彌新!正是有了這份靈魂,執行者明白,自然的規律沒有一撮而就,任何一套社區營造的體系都需要不斷的嘗試、修整、磨合、優化,急不來,不能功利。用慈濟作為最後一個參訪點,是佛之安排,是心靈的歸屬。
  • 【雲富】開展食品衛生及預防食物中毒預防愛滋知識講座
    為進一步宣傳好食品衛生安全以及愛滋病防治健康知識,增強轄區居民對食品安全及常見食物中毒的辨別能力,提高對食物中毒以及愛滋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和自我保護能力,11月25、26日,雲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支部黨員
  • 日本古川町的社區營造 (重發)
    現在是屬於飛驒市的一個町(社區)社區營造協會由一群熱心經營的地方人士組織。負責保護古川町風貌並推廣觀光事業。1993年的小學生作文競賽,初田百江的《傳達古川之心的社區營造》,是古川町社區營造的原點。營造協會與町公所指導小鎮居民合理開發利用自己的老屋。並且協助出資將無主的老屋利用起來,讓經驗豐富的經營者經營。
  • 最新 | 高敏珊當選獅山鎮高邊社區鄉村振興「鄉村代言人」!
    為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引導村民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挖掘家鄉久遠的歷史與珍貴傳承,更好地宣傳高邊社區美麗鄉村創建的最新成果和經驗,2020年7月2日  獅山鎮高邊社區舉行了獅山鎮鄉村振興
  • 10.22-10.24 | 哲社學院講座;數學學院講座;基礎醫學院講座
    主要進行殘疾人方面的社會學研究,合作撰寫《現在就要聾人當校長:加勒德特大學的1988年革命》(1995)和《殘疾與聾人社區中的抗爭性政治》(2001)等。發表多篇有關社會經濟地位和殘疾/失聰、法律和殘疾政策問題的論文,並出版了聾人殘疾社區的社會運動方面的著作,是美國殘疾研究學會前會長、《社會科學研究與殘疾》助理編輯,並任職於《殘疾政策研究雜誌》編委會。
  • 陳永興 | 鄉村作為設計創意基地的藍海 9月貴陽開講
    本次交流會主題為「美麗鄉村——青年建築師的夢想與行動」,邀請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具有鄉村建設實踐經驗或者在鄉村建設理論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45歲以下青年建築師、高校青年教師、青年學者等就美麗鄉村的理想與實踐進行交流和探討。
  • 「你好陌生人」社區營造計劃,用微笑打破冷漠…
    機構 |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二七區酈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工師們,同樣渴望打破人心的壁壘和冷漠,特針對酈都社區的社區氛圍和居民關係制定了「你好陌生人」社區營造計劃,希望通過計劃的執行打破社區冷漠,營造和諧溫馨的社區氛圍
  • 蘭龍社區:綠色發展理念煥發鄉村旅遊生機
    而在離城區較遠的蘭龍社區也借著創文之風,社區的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良好的交通條件,優越的原生態環境等獨特優勢,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往遊玩,帶旺了鄉村經濟,居民收入也因此得到提高。蘭龍社區逐漸走上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振興路。
  • 社會工作人才赴臺灣公益機構學習成果匯報暨結業典禮圓滿成功
    見賢思齊,敏而好學,來自各社工服務機構註冊社會工作、社區工作者經過為期8天的訪學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8月23日,由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主辦的2016年度社會工作人才赴臺灣公益機構學習成果匯報暨結業典禮在九一八創客空間舉行。
  • 睦崗蘭龍社區:風景「路徑」串起美麗鄉村新畫卷
    來端州區睦崗街道蘭龍社區龍溪棧道,感受濃濃的春天氣息。第一期約600米的龍溪棧道在今年1月建成開放,棧道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好去處,還大大改變了蘭龍社區的村居環境,對蘭龍社區建設端州區美麗宜居示範村,發展鄉村旅遊業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公益講座】11月22日廣州,一場來自臺灣的公益講座「用生命影響生命」
  • 打造生態社區,營造可持續發展環境
    2017年4月3日,臺灣銘傳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洪啟東一行5人蒞臨雍大蘭花莊園參觀,並就生態社區建設方面的進行了廣泛交流。
  • 頭條 | 為新手媽媽提供實時在線的「娘家」指導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急診科主任貢海蓉、上海市CDC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評審專家周蓓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王瑞華等眾多知名育兒大咖、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家,「走進社區、走進家庭」進行新生兒家庭育兒指導。儘管平時工作繁忙,但專家們來到社區依然十分細緻耐心地為家長們講解寶寶常見問題,擔當起了育兒科普的責任。
  • 解讀臺灣長庚養生村社區式的商業養老模式
    臺灣長庚養生文化村是銀髮安居的典範,以其完美的社區模式服務銀髮群體,讓其退出職場後仍得以有尊嚴地生活,這種社區式的商業養老模式值得大陸借鑑。完整的小區機能除去一般社區所有的生活、商業、運動等配套設施外,養生文化村還設有會議廳,可舉辦大型活動及銀髮族相關議題研討會,增進小區活力;設有招待所,提供家屬探訪的住宿需求;設置各種宗教聚會場所,滿足心靈需求等。
  • 一劑講座帖節後症候群調節良方
    報名請發送」姓名+聯繫方式「到18825049812時間:10月7日 15:00-17:00 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報名電話:020-38392352/18680587900 簡介:主講人——歐寧(藝術家、策展人、出版人、鄉村建設工作者),他將分析Hans Op de Beeck的幾部視覺作品的精神脈絡,並分析其與《絕唱天琴座
  • 專家講座
    日下午14:30在二環西路荷花蒂斯交投大廈三樓博泰(國際)幼兒園開設關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談優質學前教育)的專家講座。凡到園聽授講座的即可得精美禮品一份。凡當場報名交費的既可砸金蛋得大獎。好機會不容錯過,快,快,快!諮詢電話:13466233716博泰國際幼兒園 昭通市昭陽區博泰國際幼兒園坐落於美麗的荷花蒂斯一號樓,於2015年8月31日正式開園,是昭通市第一所國際化高品質幼兒園。
  • 2018浙江·臺灣合作周鄉村振興專場活動在杭州餘杭舉行
    9月12日,2018浙江·臺灣合作周鄉村振興專場——鄉村振興產業對接活動暨海峽兩岸美麗鄉村產業園啟動儀式,在杭州市餘杭區塘栖鎮丁山河村順利召開。省市有關部門領導,全省各市農辦及有關縣(市、區)、鄉鎮、村代表,來自臺灣鄉村旅遊協會、兩岸經營者俱樂部、臺灣農村專業技術服務協會、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等臺灣嘉賓,以及兩岸農文旅產業代表230餘人齊聚餘杭,共謀合作、共促發展。與往屆相比,今年參與活動的臺灣嘉賓面更廣,並首次把活動場地放在村裡舉辦,合作交流活動更接地氣,體現了把服務鄉村振興的平臺移到鄉村,聚焦鄉村產業振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