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營造是什麼?
1.做為一種生活價值觀的哲學;
2.做為一種思考問題的邏輯;
3.做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4.做為一種地方發展的策略;
5.做為一種文化、社會與產業政策。
二、社區營造工作的特性
1.公共化,由下而上,由地方、社區主導;
2.參與性,居民是社區營造的主體;
3.總體性,營造題材多方面且相互支持;
4.人性化,由生活者出發的思考模式;
5.文化性,培育生活者的五感美學意識;
6.永續性,重視自然生態環境的價值。
三、社區營造的精神
從「土木公共工程」(civil engineering)思維,轉變成「市民社會重建工程」 (civil and social engineering)。
1.社區總體營造代表一種思想模式的轉變,是在進行一場寧靜革命,從營 造一個新的人開始、進而營造一個新的社會、新的國家。首先,社區總 體營造要推動一種公共化的觀念,由下而上,強調居民的參與性。從社 區開始培養公民意識,讓社區自己來管理自己。在公共政策方面,由地 方社區主導,自己思考自己地方的未來,主動參與關心自己的環境,再 要求公共資源的配合協助。在規劃地方的發展時,強調不同部門之間的 系統整合作用,切入的課題可以是單一的,但必須帶出社區的總體性和 相乘的效果。
2.社區總體營造是一種人性化的追求,是要尋回人的感性,創造寂靜、溫 潤、舒適、健康、安全、乾淨、遊戲化的生活環境。社區總體營造是一 個創造性理念,讓每個社區發揮創意,都有個性與特色。就像是在演奏一場交響樂、雕塑一座雕刻品,社區總體營造是一個創造性和藝術性的 理念。
3.社區總體營造提倡一種由生活者立場出發的思考模式,要營造一個可永 續經營和生活的家園。而生活本身即是不斷在克服困難與解決問題,因 此社區營造是一項沒有終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