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榨油工藝,即將消失的手藝

2021-02-26 上猶新聞網

小時候家裡貧寒,我最喜歡的兩件事

一是過年,過年時有新衣服穿、有肉吃

二是喜歡家裡「打油」,父親從油槽下挑油回來,母親都會讓我們吃一餐「油和飯」。

兄弟姐妹每人盛一碗白米飯,母親便給我們澆上幾圈新茶油,再澆上一點點淡鹽水,看著就饞得流口水,飯吃完了還捨不得要把碗舔乾淨。

這種油香在我的心底浸潤了幾十年。

直到今天,我每餐做菜用的還是這種茶油,而且都是手工榨的茶油。

贛南山區盛產茶油。

手工榨油就是山裡的客家人創造的一項手工技藝。

榨油坊由一輛水車、一個碾盤、一根碩大的榨槽和一個懸空的撞錘組成,方法雖然老土,但生態環保,沒有工業機器和工業原料的汙染,榨出來的油原汁原味、香醇清亮。

打油師傅俗稱「打油佬」,一般有3—5人,既要有嫻熟的技術,還要有強健的體力。

每年冬天從山上採回油茶籽,經過翻曬、去殼、乾燥等環節,就送到當地的手工榨油坊,再經過焙、碾、蒸、包、踩、榨,都是全手工操作,直到一縷縷金黃色的茶油從木榨裡汩汩流出,那股潤徹心底的油香便從灰暗的榨油坊飄蕩開來。

茶油香醇濃鬱,也略帶苦味,吃慣了菜籽油的人,一時還難於適應,但山裡人對這種味道不僅喜歡,而且還有幾分依戀。

只是這種手工榨油方式正在慢慢消失,過不了多久它就只能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了。


























來源:夏雪攝影

作者微信公眾號:153365527

相關焦點

  • 原始的製糖工藝——帶你走進飄香百年的高粱衝紅糖
    在揚武鎮大開門社區的高粱衝小組,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製糖工藝,這裡出產的紅糖不僅色澤金黃,香醇濃厚,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延續百年的製糖技藝讓高粱衝紅糖聲名遠播,飄香百年。連日來,高粱衝群眾楊志雄和他的工人顯得格外忙碌,他的製糖作坊正在滿負荷生產紅糖。
  • 13歲起走村串戶59年,手藝精湛,卻面臨……
    竹子變成寶,全靠篾匠手藝巧。冷師傅說篾匠手藝是一門細緻活,要做個好篾匠,沒有多年的磨練是不行的,所以在宜豐,從學徒到出師至少要經過3年。篾匠都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樣樣得練得紮實。冷師傅說他做篾匠這麼多年了,這些功夫當然不在話下。
  • 【特產】傳統手工糕點坊裡的濃濃「年味」
    新春時節,一份傳統手工製作的糕點是人們走親訪友時饋贈的佳品。
  • 碧湖沙岸有個手工制陶藝人
    闕銀和說,他11歲開始學習陶器製作工藝,至今已近50年,一直堅持古法燒制。從龍窯的建造、陶土的尋找、陶釉的配製,到和泥、制坯、成型、上釉、燒制,都由他一個人完成。手工製作的產品有酒缸、油罐、茶器、房瓦、飯缽、冥器等三十多個品種。闕銀和的絕活是手工製作18籮大酒缸,現在每年還能燒六七窯。  闕銀和自豪地說,他的陶器從來不需要外出推銷,都是各地客人上門定製、購買的。
  • 即將「消失」在項城街頭的這些人......
    以前東西壞了只想著修現在壞了只想換總聽老一輩回憶過去那時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以前的東西沒有什麼是修不了的那時候手藝人到處都是技術也是精湛一流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很多手藝逐漸被機器取代
  • 老手藝新工藝 宿城修鞋業的演變
    老手工修補鞋底修鞋攤老闆劉克文告訴記者,他幹這行已經二三十年了,攤點由起初的華夏路口搬到了現在的郵電巷,可是顧客依然。楦鞋機讓鞋子更挺括有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修鞋的要求也在提高,清洗、翻新、補色等工藝繼而誕生,鞋子也從路邊修鞋攤「走進」鞋吧,尋求更高層次的服務。
  • 難題:農村人人都吃的自榨油,有專家卻說不能吃,這是為什麼?
    結果沒有任何意外,所有人一致認為只要沒有變色變味,油質清亮依舊不影響使用,可見自榨油在大家的心裡確實舉足輕重,畢竟多數人都是吃著農家飯長大的,可是為何專家卻說不能吃呢?專家們主要還是以證來作為判斷安全可靠的依據,如此說來,三無產品的自榨油在專家眼中視為不可食用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專家忽略了農家人心地純樸,去壓榨油坊的都是周邊的鄉鄰,菜籽油也都是自家種植的,去了只是出個加工費就能壓榨出油來,所以這自榨油才真正算得上無任何勾兌的好油。
  • 手工糖:傳遞的是年味 傳承的是習俗
    在石泉縣,製作手工糖,是一項傳統年俗,也是很多人對年的味覺記憶。每年快過年的時候,不少家庭都會自己動手做糖。
  • 直播預告 |大師面對面教你做錶帶,帶你掌握專業的手工錶帶製作工藝
    像江詩丹頓、浪琴、百達翡麗之類的奢侈品手錶,誰還不捨得幾千塊買個鱷魚皮錶帶,還是純手工的。普通手錶,換個錶帶,檔次立馬提升。」講真,手工錶帶製作在皮圈中已經是老生常談。無它也推出過兩期錶帶的視頻製作教程。錶帶是個小東西,想做得精緻也還是得花多點功夫 真假鱷魚皮錶帶傻傻分不清楚?不如自己做一條最放心
  • 他手工定製的自行車坐墊,風靡了整個舊金山
    藝術家的祖父是墨西哥籍移民,擁有一身精湛的墨西哥傳統皮具加工本領,或許是從小在祖父傳統皮具雕刻手藝的耳濡目染,在自學皮革加工、雕刻和車座模具製作一段時間之後後, Billy Sprague便可以加入自身的藝術想像,全程手工,
  • 即將消失的文明:最後的獵頭族
    攝影師Adam Kozio和Jean Christian Cottu用各自的鏡頭,記錄下這即將消失的文明,帶領人們去了解這些隱藏在部落外表後面的生存現狀。「Konyaks部落有著獵頭的傳統,男子獵取頭顱被認為是英勇的象徵,獲取的頭顱則用來祭祀,以保佑風調雨順。但受到近代文明的影響,這種習俗已在幾十年前廢止。然而提到獵頭,曾經的獵頭勇士仍會以過去的「累累戰果」感到自豪。
  • 那些逐漸消失的老行當:打棉被
    說起棉被,又讓人想起一門古老的傳統手藝—打棉被。在大街小巷穿梭,終於在北外街找到了一家手工打棉被的店子。如果不是仔細辯認,你很難相信這間店已經存在了20多年。低矮的房屋、狹小的空間、簡陋的設施,還有兩個忙碌的身影。走進屋內, 塵絮飛揚。看見我們進來,以為又是顧客上門。「裡面塵絮進重,出去說。」老何連忙擺手讓我們出去。
  • 趣味 | 極具創意的環保柚子手工(下)
    中秋之後,家裡的柚子一定不少如果你做過橘子皮手工那你一定知道柚子皮也有類似的玩法 趣味塗鴉好玩的柚子皮想要完成雕刻,工具是必須有的但如果僅僅是塗鴉,一支畫筆、幾瓶顏料即可柚子皮生活小妙招柚子皮除了用來做手工,還有很多日常的生活小妙招,8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哦!
  • 石泉打彩:非遺傳承人手工製作彩糖 顧客打彩贏彩糖
    石泉街頭,65歲的胡丕獻擺了個彩糖攤,彩糖是自己手工製作的,銷售的方式也與眾不同,顧客不是直接用錢買彩糖,而是通過打彩這樣的遊戲獲得彩糖。打彩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俗活動,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小鬆手工坊:大廚家常菜
    《小鬆手工坊》產品口味不斷升級中…………首選《南京鹽水鴨》其次就是江蘇廣電總臺推薦產品《小鬆手工坊土豬肉香腸》為企業客戶解決問題!堅持傳統工藝,尋找小時候的味道!為您解決、尋找好食材的最佳選擇!是您送禮、節日大禮包的首選品牌!《小鬆手工坊》土豬肉香腸自2016年10月21日正式對外銷售以來,經常供不應求。
  • 【講述】學了一身手藝回到家鄉,兢兢業業幹活,工資卻打了水漂…
    一門心思掙錢的他幹過許多苦活累活,經歷的多了,小鶴才明白,正兒八經學門手藝才是正道。於是他就從拉麵館小學徒做起,幹了幾年後,得了師傅真傳,能夠獨挑大梁,便回了老家。網絡圖片由於手裡沒錢,家裡也幫襯不了多少,他自己沒能力開屬於自己的拉麵館,便在城裡一家拉麵館裡打工,收入僅夠養家餬口。小鶴為人忠厚能幹,愛情也隨之降臨,結婚生子,一切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