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農業農村部下發最新通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中的物種不列入禁食範圍,其中包括牛蛙、美國青蛙等可以恢復銷售(回顧)。然而,在珠三角養殖規模更大的泰國虎紋蛙,俗稱「田雞」,卻不在這個名錄內。
近日,不少養殖戶向#南都記者幫#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大批的成蛙滯銷壓塘,大家生計難以維持。
戳視頻
↓↓
【南都N視頻】視頻:李冠祺 葉曉文 編輯:陳蓓蕾
日前廣州市正在就禁食野生動物向社會徵求意見,但並未列出具體的禁食名單。而據不少養殖戶向南都記者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 本周五(3月6日),南都記者走訪位於廣東佛山三水的一處田雞養殖場,該養殖場共48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大約滯留6萬隻田雞。負責人田先生介紹,他們從事田雞養殖已經近20年,這一次的禁銷讓他們手足無措,「如果暫停餵飼,田雞每天都會大規模死亡,如果繼續餵飼,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交易」。更大的難題是,目前這一大批成品田雞壓塘無法處置。「我們大部分都是借貸來投資養殖,保守估計養殖規模最小的都要面臨不少於20萬元損失,要轉型我們也沒有本錢。」田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們養殖的泰國虎紋蛙和和牛蛙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都屬於1996年引入中國市場的外來物種,而兩者所需的養殖環境卻相差甚遠。牛蛙適宜在溫度較低的氣候生存,而廣東的氣候則更加適宜養殖田雞,具有養殖周期更短的優勢。目前二者所佔的市場份額大致對開,養殖成本和價格也相當。面臨養殖困局,泰國虎紋蛙的飼料也開始斷供,有養殖戶表示,以往每個養殖棚一天需要消耗6包飼料,而現在只能隔天餵飼一包,甚至五六天才餵飼一次。棚內的田雞由於飢餓,會發生「大吃小」的現象,據介紹目前每天死亡率大約在20%左右。養殖場場主田先生每天都要在一個棚內揀走大約200斤死蛙,清理死蛙所需的人力成本給各養殖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據了解,廣東的江門、佛山、惠州、中山、清遠等地都是蛙類養殖場的集中地。麥先生被選為佛山三水區蛙類養殖戶代表,他每天都在走訪統計當地養殖戶壓塘田雞數量。據稱,目前統計區內近200戶田雞養殖戶情況,保守估計滯銷成品田雞大約有400-500萬斤。而據各地代表初步統計,目前廣東省存塘能上市的成品田雞約4000萬斤,其中江門臺山就有近2000萬斤。目前麥先生正在與各地代表匯總相關情況,準備向有關部門反映。養殖戶代表麥先生希望,在田雞銷售依然未解禁的情況下,有關部門能夠儘快給予基層養殖戶一定的指引,幫助其處置壓塘成蛙,同時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緩衝或補償,減輕其虧損壓力。農業農村部最近也表示,將加強與國家林草局溝通協調,進一步明確水生野生動物和陸生野生動物的相關目錄範圍。
▌ 線索徵集
關注疫後產業復甦,助力行業走出困境。在復產復工復市的同時,你個人、你的企業或所在的行業有何特殊情況?碰到了哪些問題?歡迎通過以下方式向#南都記者幫#報料:
1、在本文文末直接寫留言,留下聯繫方式(留言不會被放出);
2、點擊連結 ,上傳圖片進行報料(推薦)。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