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緬甸丹老海上吉普賽 幾百年靠長矛捕魚如今面臨危機

2021-02-15 東南亞中文網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4日,緬甸丹老群島,一名漁民拿著矛潛入水中捕魚。莫肯人,一個海上遊牧部落,幾百年來已經掌握了用矛在海裡捕魚的技能,他們在鄰近的泰國和緬甸的丹老群島的800多個島嶼中生活。海洋為他們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他們住的船的停靠地,魚和海鮮,以及珍珠可以和其它島民交易燃料和大米。但是現在,這裡的水域已經被商業捕魚業給毀了,該地區一度豐富的海洋資源逐漸消失。

圖片來源:YE AUNG THU /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17年5月8日,緬甸丹老群島,俯瞻莫肯人漁船。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4日,緬甸丹老群島,漁民在市場上分揀售賣的墨魚。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4日,緬甸丹老群島,漁民Thiha Thway手持長矛槍在水中捕魚。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3日,緬甸丹老群島,在一艘木船中剛剛睡醒的婦女洗臉。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3日,緬甸丹老群島,一名莫肯人從架起的房子上走下來。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4日,緬甸丹老群島,孩子們在房子前的淺水區玩耍。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3日,緬甸丹老群島,婦女從石頭間挖藤壺。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4日,緬甸丹老群島,男孩們在房子前的淺水區玩耍。

免責聲明

       東南亞中文網 致力於好文推送,部分內容來自網絡,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文章表達為作者觀點,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轉載和分享(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緬甸禁漁期結束遠洋捕魚船開始啟航出海捕魚
    緬華網 伊江樹報導 據9月2日出版的《緬甸之光》報報導,為了維護魚類水產資源使之能有持續性的發展前景,緬甸國家方面每年都會規定禁漁期及禁漁區
  • 緬甸|乘帆船探索遺世孤立的安達曼群島
    緬甸是南亞最未被過度開發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而 W TRAVEL 希望通過帆船探索的方式,讓旅行者感受到印度洋海水和陽光的魅力
  • 緬甸漁民捕獲50多隻「魔鬼魚」,鮮血染紅海面
    】丹老消息,日前,在丹老市海岸大橋下,捕魚人運來了約50隻瀕臨滅絕的魔鬼魚(蝠鱝魚),準備進行販賣。丹老市民吳溫佐烏稱,這種魚類的數量非常少,據我所知,在國外,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都是在海洋館裡供人們觀賞的。
  • 緬甸新聞匯集:仰光大金塔即將恢復開放
    據中央傳染病控制局局長杜欽欽季博士(Dr.該局長表示,如今軍方接管國家政權,人們擔心接種不到疫苗,但接種接種疫苗計劃並沒有改變。據悉,目前使用的疫苗屬於印度上個月捐贈的15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向印度購買的第一批疫苗將於2月11日到達緬甸。當局已優先向戰鬥在第一線的10萬多醫護人員接種疫苗,並在一月底向所有議員接種了新冠肺炎疫苗。
  • 非法捕魚?做表情包?日本山口組窮到改行 黑社會也不好混了
    花臂文身、衣著怪異……誰能想到以往蠻橫的日本黑社會成員如今卻淪落到非法捕魚養活一家老小的地步呢?隨著日本法律制度日益完善,靠收保護費等非法營生過活的日本黑幫分子如今過得很落魄,一些人為了謀生不得不改行。最近一則新聞引起日本輿論熱議。
  • 懷舊 | 古老捕魚技藝——「磺火捕魚」
    每年臺灣夏季在新北金山磺港會出現一種奇特的捕魚方式"磺火捕魚"磺石加水發出火光數萬條青鱗魚逐光飛躍上水面,蔚為奇觀吸引不少攝影師及遊人到場一睹奇景磺火捕魚技法已有百餘年歷史,根據老漁民的說法,最早是用火把,因為金山盛產磺石(又稱電石、電土、電火石),慢慢的就使用磺火來作業
  • 居住在曼德勒市中心的70歲緬甸華人在家中去世,門被反鎖
    【緬甸中文網訊】曼德勒消息,6月4日下午,曼德勒市千挨達散鎮區76條街與31條街附近的一棟民樓內,有人發現一具已經高度腐爛發臭的遺體。一名緬籍工人在泰國慘遭殺害【緬甸中文網訊】泰國消息,6月3日,泰國北欖府Sino-Tha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c公司的建築工人宿舍內,一名緬籍工人被發現在房間內去世,身上有多處刀傷。
  • 緬甸老鐵「蜜汁」操作獲好評
    今日匯率:中緬 1:215.98,緬中1:0.00463【緬甸中文網訊】隨著時代的發展,全世界都在降低對塑料製品的使用率
  • 現場直擊:探訪緊急狀態下的緬甸首都
    2月6日,緬甸實施緊急狀態進入第6天。新華社記者當天在首都內比都看到,市內情況沒有明顯異常。加油站、大型超市、幾個比較大的市場、部分酒店均正常營業。只是當地網絡當天出現了中斷情況。  內比都是緬甸政府機構所在地,與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相距300多公裡。新華社記者5日從仰光駕車前往內比都。
  • 世界觀 天涯陌路——吉普賽的心傷
    神秘的吉普賽民族四處流浪、居無定所。他們不斷遭受歧視和驅逐。流行音樂終能讓吉普賽人翻身走向新世界。 但卻被指與黑社會和犯罪組織有所關聯。吉普賽人未來出路究竟在何方?早在二戰時,納粹德國就曾將吉普賽人和猶太人一樣關進集中營進行屠殺,1979年,聯合國正式承認羅姆人是一個民族。冷戰結束之後,中歐和東歐的吉普賽人又受到了嚴重的排擠,他們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生存受到威脅。
  • 美國正在面臨一場少子化危機,人口生育率達到歷史最低點
    美國正在面臨一場少子化危機。育齡女性生孩子的數量已經連續幾年降低,目前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點。如果這個趨勢繼續持續下去,國家將面臨經濟和文化上的災難。從2016年的人口數據看出,這一年美國出生人數與前一年相比降低了1個百分點,生育率降到了每1000名15到44歲的育齡女性全年生育62名嬰兒。這個數字在青年和20多歲的人口中繼續降低。
  • 印尼少年海上遇險飄流49天,驚險過程猶如電影情節~
    印尼少年海上漂流49天後獲救。
  • 竹編花箶: 傳承兩百年「堪稱一絕」,如今瀕危……
    清晨,閣一村村民鄭利鋒拿著砍刀,來到村子竹林中,選取新鮮的竹杆,為村裡老藝人鄭明發製作「花箶」準備原材料。閣一村花箶竹編技藝,堪稱一絕,傳承兩百年。鄭明發乾這一行,已近一個甲子。鄉村老藝人希望,對花箶竹編技藝要加以重視和保護。不然的話,這門手藝將會隨著老一輩篾匠的老去,漸漸失傳……紅桃粿APP原創|記者:謝永斌  林超版權聲明:版權歸潮州市廣播電視臺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臺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
  • 你可能想不到,在泰國監獄竟然關著這麼多緬甸死刑犯
    】緬甸駐泰國大使館特別組織的律師吳昂苗丹(ဦးေအာင္မ်ဳိးသန္႔)表示,泰國以殘暴和恐怖而出名,專門關押服刑期較長的重大罪犯的班光中央監獄(曼谷)內,被判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緬甸犯人有400名左右。
  • 【頭條】緬甸最大柚木樹圍超過8米,被當地人稱為「樹神」
    在緬甸,一顆樹齡在500年左右,樹圍有26英尺8英寸(8.128米)的柚木,是目前為止,緬甸最大的柚木。
  • 修復後的緬甸老電影原來這麼美!
    】9月23日,中方向緬方贈送了緬甸電影《鄂巴》數字修復版。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暨中緬文化旅遊年,同時也是緬甸電影誕生100周年。緬宣傳部向使館提出希望中方協助找尋留存在中國的緬甸老電影拷貝,修復後在緬甸播放。中方對此高度重視,經過近半年的努力,中國國家電影局、中國電影資料館和中國駐緬甸使館協調配合,陸續找到了多部膠片版影片資料。根據緬方需求,中方優先對電影《鄂巴》膠片拷貝進行數位化修復。
  • 年收入曾破7億元:英國手遊公司Mind Candy如今靠貸款續命
    不過,對於大多數的開發商來說,市場規模的增長並沒有帶來可持續的紅利,最近,英國手遊開發商Mind Candy宣布通過貸款和融資的方式躲開了破產的遭遇,這個曾經年收入7億元的成功開發商如今面臨第二次重大危機。
  • 部分封鎖解除,巴國面臨新危機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來勢洶洶,其傳播速度遠超乎人們的預期,帶來的危機也不限於經濟方面。在應對新冠病毒的過程,儘管各國有不同的態度、防疫措施與應變能力,但是疫情的爆發赤裸裸的暴露了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弱點以及致命的醫療缺口。這些早已存在的缺陷或者脆弱,在這場疫情前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目前在巴基斯坦,危機當前面臨著四大重要問題。
  • 緬甸瓦城地下發現玉石,市民紛紛上街挖玉
    其實,在翡翠圈裡,一直也有類似的事情,那就是去緬甸撿玉石。 最近,緬甸素有「萬寶之城」的瓦城,發生了一件大事,讓那裡的小夥伴們激動不已。說瓦城有一條街,地底下埋著不少價值連城的玉石,有工人隨手就撿到了玉。消息一出,不少小夥伴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挖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