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縣石蓮鎮沿江村細沙村民組385名村民在黨小組的帶領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植根綠色信念,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走出一條依靠黨小組帶動、幹群連心,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雖然自己通過養魚過上了小康日子,但多數細沙人過著溫飽有餘,小康不足的生活。」如何讓全體細沙坡人都過上幸福日子?成為細沙村民組組長肖瑞強思考最多的事。這位曾經外出打工、種過烤菸,現在依託沿江水域養魚致富的中年漢子。看到以黨書輝為首的細沙波黨小組為了細沙坡發展操碎了心,他思來想去,近年來細沙的發展變化證明了必須依靠黨組織。以2014年的「一事一議」項目為例,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中,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細沙爭取了2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修建起了通組路、連戶路、人行步道,安裝起了路燈、垃圾桶,細沙坡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特別是佔地約500平方米臨江廣場,成為村民們悠閒娛樂的好去處。每天下午,忙完了一天農活的細沙坡人,都會來到廣場,隨著舒緩的音樂聲,翩翩起舞,感覺倍爽。細沙坡的發展變化,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主動向沿江村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接受黨組織的考驗。傳統農業乏力,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可是,如何調,養雞不現實、養牛無資源、養魚不能全部參與,曾經種植的柑子、柚子,品種老化、抗病力差不說,還缺乏市場競爭力。
帶著這些問題,黨小組一班人向村支部、鎮黨委求助,鎮黨委書記楊秀軍、鎮長楊文昌多次到細沙召開群眾會,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鎮黨委的領導和關心為細沙人指一盞明燈,那就是發揮好黨小組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結合細沙坡獨特自然地理優勢,全組村民以土地山林入股,成立了細沙坡生態農業鄉村旅遊合作社,全體村民都是股東,都能享受到合作社帶來的紅利。合作社採用立體型連環式的生態及加工、銷售和生態鄉村旅遊融合為一體的全生態農業旅遊組織,做到了人人是股東,個個在創業,產業在聯動,行業可互補,肩並肩承擔風險,從小做大,腳踏實地,抱團發展,共同抵禦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大家共同致富。
村民陳其波說:「全組目前已栽種紅肉蜜柚、鵝柑、椪柑等1000多畝精品水果。」在種植過程中,黨小組領導下的合作社實行個人操作、集體監督、統一技術、統一服務,最大程度保障社員的利益。由於剛種下去果樹要等兩到三年才能掛果,為了解決這期間群眾的收入問題,合作社組織大家在果園裡套種大蔥、紅椒及矮徑蔬菜,掛果期後,在果林裡放養雞、兔等林下養殖,建起養豬場,發展立體農業。
由於合作社剛成立,沒有收入,全靠合作社的承頭人自行墊付。但對於未來,他們信心十足:3到5年後,細沙坡將是人人有分紅,個個有職業,年人圴收入1.5萬元左右,實現住美麗鄉村,過富足生活的好日子。(羅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