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是血友病患者的主要表現之一,可表現為全身各個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傾向,即便是輕微擦傷後也會出血不止。出血部位以皮膚,肌肉出血最常見,關節腔出血次之,內臟出血比較罕見,但對患者危害最為嚴重。
那麼,血友病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有哪些?
1、皮膚、黏膜出血。由於皮下組織、齒齦、舌、口腔黏膜等部位易於受傷,故為出血多發部位。幼兒患者多見於額部碰撞後出血、血腫。
2.皮下及肌肉出血。這是最突出的表現,其發生率約佔90%左右,多可波及全身,形成大小不等血腫,有疼痛、熱感。好轉時中央部分先吸收。在重型血友病甲常有發生,多在創傷、肌肉活動過久後發生,多見於用力的肌群。
3.關節出血。多見於中、重型血友病患者,是血友病甲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常發生在創傷、行走過久、運動之後引起滑膜出血,多見於膝、踝關節,其次為肘、髖、肩、腕、手足小關節及脊柱。出血至關節腔內,可引起滑膜損害及運動障礙。
4.鼻、口腔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舌尖破碎出血等,最為普遍。其中拔牙後出血最為常見,出血常在拔牙後立即出現,症狀可延長至一周以上。
5.肺及胸膜出血。主要發生於肺、支氣管及胸膜。會有咳血、咯血、血胸、縱隔血腫症狀,但較為少見。
6.胃腸道出血。較為少見,有嘔血、便血或黑便。腹腔出血伴腹痛與出血性腹膜炎症狀相似。腹膜後出血及血腫形成,則可產生股神經受壓症狀(疼痛)及髖關節屈曲等。
7.泌尿系統出血。腎臟、輸尿管及膀胱出血引起血尿,多無疼痛感,可突然發作或緩慢進行。若有輸尿管血塊形成則有腎絞痛的症狀。
8.顱內出血。較為少見,可自發或頭部外傷後發生。出血部位可在腦實質、硬腦膜上下、脊髓內。
通過這些血友病出血部位情況可以知道,血友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有很嚴重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專業科學治療方法,及時接受治療,積極預防出血症狀,避免病情的加重,改善自身身體狀況,減少病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