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豬蹄要小火慢燉,老張會趁機練毛筆字
10日晚8時,一大鍋紅燒豬蹄賣得一個不剩,老張蹬著三輪車回家,一路上哼起了小曲兒。自下崗半年來,老張每天烹製紅燒豬蹄賣,很快在市場上站住了腳,若哪天不出攤兒,還會有心急的食客打電話來催問,這讓老張很開心。
老張叫張昭彥,53歲,是我市某國企的一名高級鏜銑工,在工具機邊練就一身絕技。他帶領的班組專門生產拖拉機的「心臟」——變速箱殼體關鍵部件。廠子效益下滑,去年他和媳婦相繼下崗。老張的女兒和兒子都在上學,下崗後,老張在屋裡悶悶地抽了幾天煙,然後毅然坐火車去許昌學起了烹製紅燒豬蹄的手藝。老張以前出差時經常去許昌,那兒有家楊老大紅燒豬蹄屬當地一絕,他想把這個帶到洛陽。
在許昌那家店鋪,老張交了5000元學費後留了下來。搞技術出身的老張愛琢磨,他每天早來晚走,不但搶著幹活兒,更是處處留心烹製豬蹄的細節,隨身揣著紙筆,並時不時掏出來畫畫圖紙,搞得店老闆都覺得新鮮。有一次,他問師傅為啥不在悶熱的爐火上方安裝一個排氣扇降溫,師傅笑而不語。他經過反覆研究才搞懂,不是師傅不捨得花錢買風扇,而是為了滿足烹飪環境溫度的需要。後來,老張烹製出的紅燒豬蹄,色香味都和師傅的非常接近。
今年年初,回到洛陽的老張在澗西區龍鱗路一處熱鬧的市場,將他烹製的豬蹄請人們試吃,色澤紅潤、肥而不膩的紅燒豬蹄大受歡迎。一連兩個月,他的紅燒豬蹄天天賣得一個不剩。
老張說,他捨得用料,豬蹄用的是鮮豬蹄,上色就用純蜂蜜,小火慢煨很耗時,他索性練毛筆字打發時間。酥軟的豬蹄煨好了,老張的毛筆字也提高不少。
現在的老張,每天和媳婦僅烹製少量的豬蹄來賣,做得多了,一是怕賣不完,二是怕味道無法保證。
老張說,他想告訴下崗的朋友,靜下心來做事就會有所成。
(洛陽晚報記者 杜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