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快結束的時候,我認識了慢跑小姐,我們姑且就叫她慢跑小姐吧。有一天,她在微信上告訴我——
「在申請保研成功後,我的一個室友開始不和我說話,連看我的眼神都好像有敵意,我們之前關係很好,6月還一起去了雲南玩。我過去2個月一直在想,應該跟我保研的事有關,也許我平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冒犯了人家。可是我忍不住去注意到她跟任何一個室友的關係都沒有變,僅僅是開始不跟我說話了。」
姑娘,你被人嫉妒了。——這是我心裡的第一直覺。女生這種「麻煩又惹人喜歡和好奇」的物種,憑藉直覺,作為同性還是可以剛剛好接受到這些別人想讓你接受到的波長。
至少,慢跑小姐就算嘴上說著「我並沒有說她是嫉妒我」——心裡卻是希望有人站在她這邊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世界他媽的就是沒有人理解自己。
我覺得嫉妒,jealous,是一個很很很有趣的詞語。因為像我這種又窮又醜又矮還裝的逼,說不上很經常,但還蠻常的,會,嫉妒別人。摻著羨慕和欣賞的夾心。
我是這麼理解「嫉妒」的:如果對方和你條件(說白了就是家裡有沒錢、樣子是不是一樣醜、身材是不是一樣在不該長肉的地方長肉、智商是不是讓你們都上了接近的學校)差不多,我們站在接近的起跑線上,但是對方可能走了狗屎運而你卻一直踩狗屎——對方靠小聰明考過了大學重本線而你明明是比較努力每晚都挑燈夜讀的那一個結果你們考進了同樣的學校(或者你還不如她),亦或是對方長的也是一個普通人的樣子,卻有一個堪比陳柏霖的男朋友,而你卻還是萬年單身狗。我這個俗人(風塵狗一隻),常常是這樣不可避免的、嫉妒一個人的。
我曾認真地「嫉妒」過很多人。
我嫉妒過的第一個人就是我最好的閨蜜之一。我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同班了,我們那時只用考語文和數學。我的語文很差只有數學靠小聰明成績一直都還不錯。陰差陽錯的我們玩的很好,偏偏她的成績又都很好——有一次中段考之類的語文考試公布成績,老師表揚了她而沒有表揚我就算了,我的作文還是需要被輔導的那一個——她怎麼可以這麼厲害而我卻這麼弱呢!多半是好強讓我第一次品嘗了嫉妒的味道。
「我也想變成她這樣。」——小小的自己心裡萌生了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陰謀。
當時了解到閨蜜從小學一年級便開始喜歡閱讀課外書——這個裝逼的愛好,沒想到後來成為我裝逼的愛好。也就是那時,小學三年級的我第一次讓我爸載我去書店買了人生的第一本書——《格林童話》,然後逐漸把一整個書櫃填滿了書,我的語文成績就慢慢變好了。
後來我的總體成績終於變得和她差不多好了甚至比她更好了,普通的作文我沒什麼問題了,有一天她卻竟然開始寫小說(這時候還是在小學!)!我感覺到我難免又在嫉妒她了!於是我又開始「模仿她」。
可惜那時候不認識裝逼這個詞,否則她一定是我裝逼的啟蒙老師。這時更奠定了閨蜜在那時剛發育(暴露了性早熟嗎)的我的少女心中神聖的地位,我為了跟上她裝逼的步伐,以「好友」的名義一起寫一本「共同的小說」。
後來我們都長大了,我沒有再嫉妒過她,唯一不變的是——或許我們都在堅持用瑣碎的文字記錄我們無奈的成長,而我機緣巧合下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第一次由衷地公開感謝她,不僅僅是多年的友誼,更重要的是,她帶我進入了文字這個安全而有趣的世界。
嫉妒一個人,因為發現對方掌握了自己想要掌握的技能,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達到了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
而嫉妒往往不是最好的釋懷方式。那什麼才是呢?
我還有一個朋友小A,她會講三國語言,可以把爵士舞跳的既誘人又帥氣,熱心於公益事業成績還很好。最要命的是她的男朋友剛好是我喜歡的類型!
我曾經在迷茫無助的時候打電話給基友,邊哭邊說「我好羨慕小A啊」,比我自己還了解我自己的基友二話不說,因為只說了一句:「有什麼好羨慕的呢?那是小A的生活,你有沒想過你自己想過的是什麼生活呢?」
有時候我們過的不那麼好,因為我們不得不「羨慕嫉妒」我們的同學、朋友甚至是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她就可以那麼漂亮呢?為什麼她就可以做的到學生會主席呢?為什麼她就可以拿國家獎學金呢?為什麼她就可以獲得這份好實習呢?為什麼她做事情看起來就那麼不費吹灰之力呢?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她呢?……
有些嫉妒像剎不住車的雪球,越滾越大,越積越深,左右了我們的情緒就算了,還讓我們梳離了那些曾經肩並肩的朋友——說好一起變瘦10斤的,你怎麼可以先瘦了20斤而我還胖了2斤呢。
就像文章開頭的故事,可憐的慢跑小姐被她的好朋友或多或少的嫉妒了。
如果你是那個嫉妒別人的姑娘,你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沒變成你想變成的那個自己,卻眼看著別人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變成了自己理想的那個自己,你一定很累了還很無奈,畢竟嫉妒是一種幽怨的負能量。可是你的努力是真的努力了還是只是讓人看起來覺得是很努力了?你還要確定的是你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著嗎?如果一開始方向就是錯的,那你再努力地撐船,也永遠到不了你想到達的地方(別和我爭地球是圓的)。
如果你連半點努力都沒付出,別人在冬天裡的戶外跑10公裡的時候,你卻窩在宿舍邊看劇邊吃薯片,那你該慶幸自己只胖了2斤,連嫉妒人家瘦了20斤的資格都沒有。
(我瘦我先走啦▲)
「老娘只是還沒開始努力。」——那就去努力吧,前提是你還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如果你是被嫉妒的那個姑娘,恭喜你——你至少在某些方面已經小有甚至很成功了——不然怎麼會讓人嫉妒了呢。反過來,如果你的朋友因為你的成功選擇嫉妒你,而非和你分享成功的喜悅,你可以考慮換一個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也許不會持續關注你的每一條朋友圈,也用不著一起旅過行,更沒有一起追過那些年一起追的男孩,卻在最合適的時候,給你一個肯定的微笑,給你留一段真誠的祝福,在你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
慢跑小姐後來又說,「我感覺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圈子。我一直認為,用氛圍不好作為自己狀態差的原因——是一個很lame(蹩腳的)的藉口。可是這種氛圍太壓抑,我甚至覺得,如果我沒有保研成功,是不是我就不會有這種難受的感覺。(這個想法,甚至連我自己都被嚇了)。或許難受只是因為這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畢竟沒有多少東西第一次就會感覺良好。以後每做成一件事,也許都會有人質疑,看不慣,說難聽的話,這些事多經歷幾次,估計就不會難受,學會忽略了。」
2015年已經翻過去了。我還記得2015年我是在臺灣高雄一個人跨年的。當時許的最重要的心願基本已經實現,還得到一些意料之外卻珍貴至極的收穫。
因為深深知道自己是一個在很多方面都「不怎麼樣」的人,也沒有一樣「令人驚豔的」、拿得出手的可以養家餬口的「絕活」(本領),有的只是一顆想努力的、可以很努力的真心。
所以我常常感謝這個網際網路+的世界,就像今天看到朋友說的一句,這個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讓我們把關注點重新落回自己的身上。
然而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資源,卻造成我們更加迷茫了——常常我們忘了思考自己究竟想怎樣,打開朋友圈、微博卻馬上能關注到別人怎樣了。
慢跑小姐說:我感覺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圈子。
我的大學也很奇葩,我感覺我認識了很多很多的朋友,這麼多的朋友理應覆蓋了不同的圈子,但是我卻是最常獨自一個人的那個。我喜歡小圈子朋友,也喜歡集體活動,但我需要更多的獨處時間——我需要學會和自己相處,也不覺得孤單,這比一群人聚在一起每個人卻在各自玩手機更讓人感到自在。
正是獨處的時間多了,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關注自己本身。原來性子裡是喜歡像男孩子一樣喝啤酒吃炸雞大聲說著沒有惡意卻髒的話,而非假裝大家閨秀被所謂的「女孩子教條」纏足;原來自己是更想在沒有事的周末裡抱一本書躺在床上百無聊賴也好,而非趕赴朋友聚會被所謂的「友誼」束縛;原來去旅遊就是喜歡待在咖啡館裡找一個旁邊有大窗子的座位坐下來靜靜聽聽背景音樂喝口茶,而非被傳統的「一定要去某某景點的旅遊觀念」灌輸。
我也不再輕易地「羨慕嫉妒恨」別人,始終最喜歡的還是自己——哪怕是那個還在微胖界裡掙扎、腦子不夠聰明、在很多人面前說不出漂亮的話、執行能力還不怎麼樣的自己。但正是這樣的自己,每天不僅僅在「單純的」努力,還得「有心機的」努力著——光有一個目標是不夠的,你得藉助你可以找到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去學習、去奮鬥、去靠近、去得到你想要的。舉的慄子還是減肥——光想瘦,光靠人云亦云的「節食」,顯然是不夠的,要找到科學的方法,有了正確的方法之後,還得堅持……
這樣的過程看起來很枯燥很久還很難,尤其不適應於這個急功近利的世界,但是——「從頭再來吧,難道向上攀爬的那條路不是比站在頂峰更令人熱血澎湃嗎」——某天在我女神朋友圈上看到的一句話,很喜歡,也獻給看到這裡的你。
這裡又想延伸「向上攀爬的令人熱血澎湃」的東西其實就是那個叫多巴胺的東西。這種讓人對事物會「上癮」的毒品,偶爾磕嗑,感覺自己在跑了10公裡後還可以再跑10公裡。
被人嫉妒常常是因為你的才華藏也藏不住的表現,當然你只是看起來輕鬆背後卻付出了不為人知的努力。釋懷嫉妒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別人厲害關我屁事,看清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想要什麼,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段麻煩認真閱讀▲)
我沒有對慢跑小姐說的是,「其實我的大學都沒什麼人來嫉妒我,新一年來了,我得努力變的更好,畢竟,讓人嫉妒是一件多麼裝逼又驕傲的事情呀。」
BTW,真是難以置信我就這樣子總結了自己的2015(還沒有遭人嫉妒),展望了自己的2016(渴望被嫉妒)。END。
你有遇到過關於「嫉妒」的好玩的事情嗎?
是你嫉妒別人了還是被人嫉妒了?
可以和我分享嗎,也讓我嫉妒嫉妒呀!嘻嘻
最後 感謝你的閱讀
雖然我的公號平均1個星期更新1次
但是憑藉著原創的裝逼
終於get到了原創標識啦
歡迎吐槽+差評
好讓我憂鬱激發我的寫字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