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香糯可口,因與「年年高」寓意諧音,成為不少中國人過年必吃的一道傳統美食。
在南沙,年糕有一個本地版的名字——松糕。在這裡,人們以「吃松糕」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祈求來年步步高。
金姨今年66歲,做松糕已有四十餘年。「從小就喜歡吃松糕,自從結婚後,嘴裡饞著阿媽做的松糕味道,就自己買製作松糕的工具,學著做,這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從糯米粉、粘米粉的準備到最後的松糕成品,金姨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
提前備好糯米和大米,清水淘洗三遍,浸泡一小時。過後,將泡過的米放入鄰居家的碓,用腳踩著工具,慢慢將米舂碎成粉狀,整個過程約為兩小時,是做松糕最累的一道工序。「這樣做出來的粉幼細爽口,才好吃。」金姨說道。
緊接著,將搗鼓好的粘米粉和糯米粉按比例調配,一般是四成糯米粉六成粘米粉,這樣能保證松糕口感的軟糯。而餡料的選取各家有不同的喜好,金姨一般會將花生、芝麻和冰片糖搗碎作餡料。
待到蒸松糕環節,需要用到一種裝松糕的工具——蒸籠。據介紹,傳統裝松糕的蒸籠一般選用杉木,做成正方形木盤,內有三十個左右的小格子。「現在市場上很少有人賣這樣的蒸籠了,這個還是我專門請木匠師傅幫忙做的蒸籠,很珍貴的。」金姨笑著和小e介紹道。
最後,將調好的粉慢慢過篩裝入一個個小格子中,待到七分滿時依次往其中加入準備好的餡料,上鍋隔水蒸約25分鐘。
一盤盤松糕出鍋時冒著騰騰熱氣,連空氣中都充滿絲絲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