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按照蘇州民間的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家家戶戶都要吃年糕。樹山村裡和通安鎮上的百年糕團店,都會為大家製作味道極佳的年糕。
入口軟潤不粘牙,松松糯糯滿齒留香,街坊鄰裡也都會不約而同地買上幾塊。在不少通安人的心中,這裡的糕團滋味更貼合童年的回憶、過年的味道。糕團幾乎貫穿了通安人一年中所有重要的時刻。取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做最貼合時令的糕團,這個時節,食年糕,以求來年萬事俱高。年糕又稱「年年高」,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在蘇州,每逢過節都有吃年糕的習俗,年糕也成了當下過節上門的伴手禮。新鮮出爐的糖年糕可以切塊蒸了直接吃,或放在早上的粥裡,變成年糕粥,也可以切片油炸,按照蘇州傳統習俗,春節後還有二月二吃撐腰糕的小旺季。做糕團是門老手藝,為保證年糕口感之「糯」,得在原料配比、火候掌握、打揉力度等多方細節上保持細緻。
原料選用優質糯米粉,保證了年糕的光亮,然後放入盆中按比例加糖拌勻,再放入適當的水攪和,能讓年糕甜度相宜。等原材料準備就緒,這時灶膛裡已經生好火,把灶上的水燒得滾開,把和好的粉舀到蒸籠裡用大火蒸。「水浴」加熱時霧氣騰騰,這景象仿佛在仙境做年糕。蒸熟是有技巧的。中間需要專人守火,不時查看糯米熟度,調整火候。端看經驗,同樣的食材,有些人就是蒸不熟,有些人蒸得就是又香又糯~
這時候小孩子們往往會被趕出廚房,免得不小心出口衝撞了灶神。待蒸熟後將熱騰騰的年糕倒在缸盆裡,米香也仿佛能溢出屏幕。
接下來就是做年糕的關鍵環節:打揉。把蒸熟的糯米粉從蒸籠中取出,倒在長條桌上開始使勁揉,由兩個強壯的男子在挑擔杆一左一右壓年糕,這是一個體力活,在大冬天裡,壓年糕的人往往一身熱汗。在一打一揉中年糕逐漸成型,粘性不斷增加,甜味不斷滲透。塗抹上一層菜籽油,繼續反覆打揉,勁道甜糯、溫潤綿長。揉完後再搓成扁扁的一條,用刀切成一塊一塊,放涼後蘸點食用顏料蓋上喜慶的紅色印章。有些人家還會把秋天收集的桂花熬成糖桂花,點綴在原味年糕上,添了一份討喜的桂花香。除了有最經典的桂花糖年糕,還可以加上南瓜、紅糖、核桃……根據自己的喜好衍生出不同的口感。
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這唯一以「年」冠名的糕,每一口香甜軟糯裡,都藏著無與倫比的年味與幸福感。
新年就快到了,來一口歡歡喜喜的通安年糕~2021年,願我們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幸福指數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