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張根、楊粉玲正在流動餐車上忙活著,切菜、炸蝦、燉肉……服務員清洗盤碗、擺放涼菜……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狼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來到辦事宴的村民家,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和指導,包括流動餐車承辦宴席有沒有備案登記手續,從業人員有沒有健康證,流動餐車和移動「飯店」的衛生情況如何,涼菜、熱菜有沒有分車操作,操作過程符不符合要求等。
「上菜啦,上菜啦……」中午12點半,宴席準時開始。服務員手腳麻利地端湯端菜,輕輕擺放在桌上。主家付先生說,現在辦事宴比過去省事多了,流動餐車很乾淨,自帶廚具和餐具,服務到位,飯菜質量也不錯,家門口就能辦事宴,省錢省心。
過去,村民或搭帳篷,或去城裡的飯店辦紅白事宴,不方便,飯菜價格貴,浪費也多。現在,移動「飯店」和流動餐車滿足了村民的需求,有的經營者還提供司儀等一條龍服務。
流動餐車「一條龍」服務在農村很受歡迎,但也存在著經營分散、不易監管、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張軍介紹,目前臨河共有40輛流動餐車,僅狼山就有28輛。每輛流動餐車都購買了食物中毒責任保險,而且必須辦理「身份證」。「身份證」就是備案登記,包含從業人員基本情況信息。流動餐車實行統一證件公示、統一著裝、統一餐具使用、統一原料查驗、統一食品留樣,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馬上找到當天菜品進行檢驗,真正做到「有跡可循」。流動餐車承辦集體聚餐宴席必須到轄區市場監督管理所申報,進行登記備案,否則一律不允許在轄區內承接各種聚餐活動。申報手續不齊全的將被責令停業限期整改。
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培訓流動餐車從業人員,面對面講解食品安全知識和集體聚餐注意事項;不斷加強鄉村廚師和農村集體聚餐宴席從業人員健康狀況、餐飲加工設備、衛生設施、食品儲存、原料採購渠道、加工程序等方面監管;每輛流動餐車都要求索證索票;流動餐車購買農民自產自銷的食材,需要鄉政府提供證明,證明農民出售的食材均為自產自銷;流動餐車提供的餐具必須為消毒餐具;必須設有涼菜間、熱菜間、專門的洗消區域,熱菜間的菜刀、案板、盆等用具用紅色標識,涼菜間的用綠色標識;從業人員必須穿戴工衣工帽,不允許佩戴首飾,不允許留長指甲等;流動餐車辦事宴,必須遠離汙染源,對不符合餐飲服務規範要求的,責令立即停止宴席製作和餐飲服務活動;每輛流動餐車都要求配備一輛流動冷藏車。
4月27日,記者在狼山市場監督管理所辦公室看到,監管人員輕點滑鼠,流動餐車的停放位置、停放時間便一目了然。「我們可以根據停放情況隨時掌握流動餐車的運行軌跡……」張軍說。
監管人員為流動餐車定位
從事流動餐車經營的杜翠娥說:「以前,顧客擔心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我們有了『身份證』,有關部門對我們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了,比如廚師、服務員都要有健康證,每餐的各種食物必須留樣,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其實,這樣也挺好,統一管理,讓我們吃了『定心丸』。我們成了和飯店一樣的『正規軍』,幹起活兒底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