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2月18日電(魯佳)當地時間16日,馬格里布國家傳統食物古斯古斯(Couscous)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費加羅報》報導,繼2010年法國美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比利時啤酒和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餅也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被列入名錄。本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通過視頻會議宣布,批准了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聯合提交的檔案,將古斯古斯生產和消費的知識、技能和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馬格里布四國的代表們認為,古斯古斯的有關知識和做法,是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各自國家各個年齡段、各個流派的所有人群,包含社會層面的意義和強烈的象徵意義,意味著團結、共同生活和分享,而且古斯古斯現在越來越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歡迎。
此外,他們認為古斯古斯的傳統生產技藝包含多種技能,例如生產穀物的農民、將穀物加工成粗麥粉的磨匠、製作專門烹飪用具的工匠以及商人和酒店經營者等一系列環節。
古斯古斯是馬格里布國家的一種傳統主食,以粗麥粉製作,狀似小米,蒸熟後可依照喜好任意添加配菜做成蓋澆飯,2011年曾在法國被評選為第三受歡迎的食物。
阿爾及利亞文化部長馬裡卡·本杜達(Malika Bendouda)16日強調,阿爾及利亞「是這道菜起源的先驅之一」。但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的廚師法蒂瑪·穆薩菲爾(Fatima Moussafir)堅稱,「我嘗過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古斯古斯,但摩洛哥的古斯古斯無疑是最棒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本次會議上還通過了另一份美食檔案,即新加坡的街頭美食攤販文化。這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區烹飪和餐飲實踐,起源於19世紀中葉,如今在新加坡很受歡迎,該國的室內市場有近6000名美食攤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