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轉的「遷徙大片」是牛背鷺! 紅嘴鷗還在黃河流域 預計月底抵昆

2021-02-25 恆豐銀行昆明分行


昨天,朋友圈及微博裡都在轉一條視頻

據轉發配文,這是嘴鷗遷徙的視頻!

視頻中,白色的鳥一字排開

在山谷中飛行

場面頗為壯觀

網友們已經迫不及待

特別是昆明的小夥伴

已經準備要去海埂大壩餵鷗了

然而,經過核實

視頻中的鳥並非紅嘴鷗

拍攝地點也不在咱們雲南

據視頻發布者,網友@刑小天Bird-Seeker 表示,這段視頻內容據說拍攝地點是中國臺灣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而裡面的鳥兒是牛背鷺(黃頭鷺)。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表示,西伯利亞紅嘴鷗的遷徙路線途經昭通,這也許是人們把牛背鷺誤認為紅嘴鷗的原因之一。「鷗跟鷺,飛行姿態、體型全都不一樣,但因為身體都以白色為主體,距離遠、大規模拍攝的話,不容易辨認。」

其實,在今年的國慶節,紅嘴鷗的先頭部隊就已經來到了昆明。這是近15年來,紅嘴鷗來的最早的一次。

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透露,紅嘴鷗的腳上裝有GPS衛星追蹤器,據衛星定位追蹤,紅嘴鷗大部隊目前尚在甘肅、寧夏等黃河流域一帶,預計要到本月底才能到達滇池。

紅嘴鷗的大部隊已經到達黃河流域

它們還要經過哪些地方

才能到昆明呢?

一起來回顧下

2015年11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了全球首張紅嘴鷗遷徙路線圖。歷時3年,「海鷗去哪兒」公益探秘行動先後三批放飛了共34隻攜帶GPS衛星定位裝置的紅嘴鷗,通過定位裝置數據,揭秘了紅嘴鷗從昆明—繁殖地—昆明的飛行路線軌跡。據悉,紅嘴鷗遷徙路線圖揭示了紅嘴鷗從越冬地到繁殖地的中部、東部、西部三條遷徙路線。而中部的一條路線則是紅嘴鷗遷徙的一條最主要線路,即:紅嘴鷗從蒙古的烏布蘇湖,沿著河流到達黃河,來到寧夏的銀川周邊,向南方遷徙到四川、成都附近,再沿著攀枝花、楚雄,最後到達昆明滇池。

每年,昆明人都翹首以待,就等著小精靈們回來。紅嘴鷗們為了躲避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候穿過俄羅斯和整個中國,來到昆明過冬,多年來,已經成為了昆明冬天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

據了解,現在飛抵滇池的紅嘴鷗已經有500多隻,但還沒靠岸。昆明鷗糧生產商稱,他們準備10月18日開始檢查設施、生產鷗糧,為紅嘴鷗的到來做好準備。

來源:都市時報、昆明信息港、開屏新聞

相關焦點

  • 紅嘴鷗大部隊還在黃河流域,你朋友圈轉的那個是牛背鷺
    :「紅嘴鷗,年復一年,初心不改,自西伯利亞跨越萬水千山,歷經千難萬險而來,今天途經雲南昭通大關縣,預計三天後抵達昆明滇池。」雲報文旅全媒體記者從微博上找到了視頻出處,微博認證為「知名科學科普博主」的網友@刑小天Bird-Seeker表示,所發視頻內容據說拍攝地點是中國臺灣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牛背鷺(黃頭鷺)遷徙奇觀。
  • ▲昆明人的抖音、朋友圈對紅嘴鷗大呼「歡迎回來」,原來是牛背鷺!
    10月15日昆明人的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視頻都被紅嘴鷗遷徙的視頻刷屏啦!「現在紅嘴鷗的先頭部隊大概有幾百隻,已於10月1日到達昆明了,在海埂大壩附近能夠看到。去年年底我們給紅嘴鷗裝上的衛星跟蹤器顯示,目前,紅嘴鷗的大部隊還在甘肅、寧夏等黃河流域一帶。今年大概到11月初,就會到達昆明,預計數量會在4萬隻左右。現在紅嘴鷗的鷗糧也在準備中了。」
  • 長安東大 | 上百隻牛背鷺圍著鐵牛飛舞
    藍天、白雲、終南山,成群牛背鷺在水田覓食、嬉戲,好一派江南風光,長安區東大街道西大村西邊的水田自然景色美如畫卷。又到了一年插秧季,上百隻牛背鷺飛臨長安區東大街道西大村西邊的水田裡,將正在旋耕水田地的拖拉機團團圍住,它們一會兒低頭覓食,一會兒翩翩起舞,拖拉機旋到哪裡,成群的牛背鷺就跟到哪裡,爭搶露在水田上面的蚯蚓、小蟲等。儘管在水田裡來回耕作的「鐵牛」轟鳴聲不斷,但牛背鷺絲毫都不膽怯,與拖拉機相伴左右、形影不離,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 為什麼不建議投餵紅嘴鷗?專家給出建議
    連日來,安順市虹山湖首次出現紅嘴鷗的消息,引起了市民以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1月12日,安順市西秀區林業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紅嘴鷗保護的公告》。公告中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要自覺愛護紅嘴鷗,同時,禁止單位和個人傷害、捕捉、獵殺和買賣紅嘴鷗,還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向紅嘴鷗投餵食物和物品;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虹山湖水域沿岸及紅嘴鷗聚集棲息地段燃放煙花爆竹以及影響紅嘴鷗棲息規律的行為。
  • 「黃河出山口」打響生態司法保護第一槍,全省首個黃河流域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黃河流域首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正式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示,3月27日上午,在黃河左堤0公裡處的孟州市,河南省第一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和巡迴法庭正式建立。
  • 洛寧檢察:打響三個月黃河流域整治第一槍
    為落實「河長+檢察長+警長」河湖治理聯動機制,發揮河道治理法治威力,按照洛寧縣檢察院黨組和付武超檢察長要求,4月22日,該院主管公益訴訟工作的副檢察長張海峰帶領檢察幹警到黃河支流洛河段兩岸進行調研巡查
  • 守護黃河源頭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蹟。儘管如此,黃河流域依然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供水矛盾最為突出、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 卓資縣「九曲黃河陣燈會」亮相龍勝公園九曲廣場
    在我縣元宵節系列文化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當屬「九曲黃河陣燈會」。
  • 黃河正式進入凌汛期,山東黃河河務局嚴陣以待
    隨著冷空氣南下,黃河也正式進入了今冬凌汛期。據了解,隨著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使用,山東省受到黃河凌汛的威脅逐步減輕。但山東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山東依舊啟動防凌工作機制和防汛抗旱例會制度,開始24小時防凌值班。
  • 進入候鳥遷徙季節,近百種候鳥來石獅越冬!觀鳥時要注意啥?
    從本報記者連續多年跟蹤來看,除蚶江石湖的黑腹濱鷸外,冬季還可拍攝到多種候鳥石獅越冬的畫面:去年12月底,本報記者在石獅水頭外線發現大批海鳥戲冬,種類以白鷺、蒼鷺為主,還有反嘴鷸、綠翅鴨、紅頸鴨等不常見到的鳥類。春節期間,本報記者又在梅林港海灘拍攝到大量白鷺、紅嘴鷗、灰背鷗等鳥類群聚的場面。
  • 」尋夢火圖騰「——2016吐火羅內蒙古遷徙報名啦!
    遷徙報名開始啦!講真!
  • 《永遠在路上》裡的1700秒貪官懺悔錄VS長江黃河移民 老人以死抗拒漂泊一周精品新聞
    而在10月17日到25日播出的中紀委和央視聯合製作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被認為是六中全會的「反腐預熱」,播出以來收穫了「劇迷」的廣泛好評。錄sir從其中剪輯了13名高官的懺悔聲音全過程,這1700秒的原音,絕對會是很有價值的史料。推薦人:劉灝
  • 美麗中國看黃河 青春引領綠風尚|商丘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大學生開展「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一)
    團隊成員郭允,來自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的農村,她為她是蘭考人而驕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傲,據她回憶:當年焦裕祿同志帶領著蘭考人民抗洪搶險,治理鹽鹼地,荒沙地,引黃灌溉,經歷各種艱難困苦終於使蘭考縣成為了糧食高產之地,因此她和黃河有著不一般的感情。當年黃河發大水,媽媽和她說當年解放軍戰士看待蘭考人民的生命安全比自己的生命安全還要重要,他們用生命保衛她們的家鄉。
  • 蘭州 三百名健兒黃河擊水迎新
    蘭州 三百名健兒黃河擊水迎新1月1日,參加蘭州市第32屆元旦黃河冬泳表演活動的健兒,不畏嚴寒、劈波斬浪,迎接新年的到來。 孟 捷每日甘肅網蘭州1月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新年第一天,300名冬泳愛好者在黃河中劈波斬浪,迎接新年的到來。
  • 參閱報告 | 用「十六字」治水思路引領幸福黃河建設
    總的思路是:以現狀水資源配置體系為基礎,強化流域、區域和取用水戶的水資源監管,改變過去「以需定供」的做法,在水資源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之間形成一種「限定」關係,建立水資源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倒逼機制,最大限度地促進空間均衡。
  • 昆明一男子抓鷗發朋友圈炫耀 竟然還放話要當「下酒菜」?!
    昨天(18日),有網友爆料,在大觀樓公園內,一名男子抓住一隻海鷗拍照,還將照片上傳到了朋友圈,並且配文說「今天抓了一隻
  • 家住黃河邊 ① | 千年懸河,見證生態變遷
    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河南正進行著生動實踐。即日起,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部推出系列報導《家住黃河邊》,講述黃河沿岸人民與母親河和諧共生的故事。今天推出第一期《千年懸河,見證生態變遷》。「我叫丁建設,今年62歲,在黃河岸邊生活了62個春秋。曾經,黃河是給我們帶來深重災難的一條河,現在黃河今非昔比。」
  • 嚴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實施意見》要求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將「嚴」的基調貫徹到長江保護法適用的全過程、各方面,嚴懲重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長江保護法將於3月1日起正式施行。《實施意見》要求人民法院正確適用長江保護法,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推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