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1月17日,中心兒科二區的醫務人員一天就進行了7臺氣管異物取出手術,手術對象都是幾個月至兩歲的幼兒,取出的異物全部為各種堅果,如核桃仁、巴達木和花生碎塊。
這7名患兒都是在16日下午,分別由中心兒科門診、急診科和五官科收治入院的,當晚完善了相關的術前檢查並做好術前準備工作,17日上午8:00,兒科二區主任代富力就帶領支氣管鏡小組成員投入工作,7臺氣管異物取出手術、3臺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10臺手術做下來已是下午6:00,期間,大家只是在下午2:00左右抽空吃了份涼透了的盒飯。
異物最愛在支氣管「安家」
讓孩子遠離這些食物
「每年一到冬季,我們就會反覆提醒家長別給幼童餵食堅果,可仍會有不少孩子因為氣道異物吸入送到醫院,每天一兩例的氣管異物取出手術是家常便飯,我們科近一個月就接診了16 例氣管異物小患者,年齡集中在3歲以下的孩子,這種情況估計會持續到過完年。」兒科二區主任代富力介紹。回顧去年,兒科二區收治氣管異物的小患者有120例。
代富力特別提到一名才十個月的嬰兒,家長自述孩子嗆入了米粒,可根據孩子的症狀判斷,應該是吸入了更大的異物,在反覆追問後,一名家人才說出給孩子餵過核桃,最終在孩子的右主支氣管開口處取出了一塊0.8X1.2cm的核桃碎塊。
孩子的支氣管是異物最容易「落腳」的地方。這是因為幼兒的乳牙未完全萌出,咀嚼能力差,加上氣管與食管交叉的會厭軟骨發育尚不成熟,喉保護性反射功能弱,在吃東西的時候一旦哭笑打鬧或摔倒,很容易導致吞咽時食物誤入氣道,造成氣管異物。如果異物較大,嵌頓於喉頭、聲門、氣管或者雙側主支氣管均有異物,情況將更加危險,可能造成窒息死亡。
代富力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給3歲以內的嬰幼兒食用類似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之類的堅果,果凍、軟糖對孩子來說也是危險品。
對於稍大一些的兒童,家長同樣不能掉以輕心,儘量要把食物切成小塊並煮透,教育孩子養成細嚼慢咽、充分咀嚼,吃飯時不說笑打鬧的就餐習慣。
一旦孩子在進食時嗆咳不止,應及時送往醫院,讓醫生來排查、評估病情並給予專業有效的救治;若嗆入異物後出現面色發紺、窒息等危急情況,則應一邊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一邊緊急送往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