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凌晨,眼科陳主任在睡夢中被電話鈴驚醒……原來「120」送來一位20多歲的年輕男性,被磁性異物濺入眼內,導致左眼球開放性損傷、角膜穿通傷,外傷性白內障、玻璃體積血、球內異物,視力降低到眼前手動。害怕失明的高度恐慌導致病人情緒低落,淚流滿面。陳主任匆忙趕到,馬不停蹄進入手術室和主管醫生一起展開手術。患者經表面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後,陳主任用非接觸廣角鏡下23G微創玻璃體切割技術,將距視網膜黃斑中心凹1PD顳下方血管弓處,被血液包裹的金屬狀異物成功取出,手術耗時兩個小時。術後病人視力從眼前手動提升到0.2。
術前影像資料
手術中
手術取出的磁性異物
事隔三天,同月18日,一名60多歲的農民工因施工不慎,被飛濺的金屬異物穿透角膜、晶狀體,嵌在視網膜黃斑區(黃斑區位於視網膜中央,是視力最敏感區)。患者面臨著失明和感染的可能,有摘除眼球的危險,陳主任義不容辭,立即為患者實施了非接觸廣角鏡下23G微創玻璃體切割技術,歷經約兩個小時,取出直徑約3mm的鐵屑(術後矯正視力0.1),用高超的技術,再次保住了病人的眼球!
手術取出的金屬異物
我科自2016年下半年起,開始開展23G玻璃體切割手術,它融合了20G玻切術與25G玻切術的優勢。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新技術創面微小(約0.6mm),手術時間短,傷口出血量少,併發症少,術後反應輕,術後恢復快等優勢。由於切口小,23G玻切基本上不需要縫合,患者術後舒適感好。而在適應症範圍上,凡是以前老技術不能治療的病症,如玻璃體混濁影響視力明顯者,不能吸收的玻璃體積血、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23G玻切幾乎全都能治療。
異物入眼的病人如果不能儘快將異物取出,一旦發生眼內感染,病人將面臨著眼球摘除的危險。我科開展的非接觸廣角鏡下23G微創玻璃體切割術完全滿足了我院急救醫療的特色,也使眼科技術飛躍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科室綜合實力的體現。
即便技術再先進,但對眼睛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鑑於一周內連續兩次接收球內異物病人的情況,眼科專家提醒廣大市民:「看起如此不起眼的異物,但對眼睛已經是致命的傷害,大家要注意用眼安全,保護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