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抵押、低利息、秒放款,這些隨處可見的貸款廣告如今可謂無孔不入。市民付先生就因輕信了一個推銷貸款的電話,陷入了一個環環相扣、精心布局的套路貸陷阱,自己一分錢貸款沒拿著,還倒貼了7600元。
(視頻:臨沂新聞出品)
說起「套路貸」這三個字,25歲的市民付先生並不陌生,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一向行事謹慎,卻被一個推銷電話給套路了。6月12日下午一點多,付先生接到了尾號為6288浙江台州的貸款推銷電話,由於自己正巧資金周轉困難,付先生就耐心聽完了電話。
由於急於用錢,付先生接受了貸款推銷,隨後一個微信名為「宜信普惠陳經理」的客戶專員加了付先生的微信並發來了一個APP下載連結。App叫宜人,申請76000的額度,並需要轉5%的手續費。轉了第一筆3800元的手續費,付先生立即去查收貸款是否到帳,但貸款並沒有打到他提供的銀行帳號,而是存進了APP錢包。
想要知道提現密碼,需要再打5%的手續費無奈之下,付先生再次交了3800元,但錢依然沒有到帳。對方說付先生填錯了銀行帳號,資金已凍結,要想解凍還需再支付5000元保證金。
就在付先生猶豫是否繼續打款的時候,一通來自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的電話,徹底把他從貸款的美夢中驚醒。
冷靜下來,認真一回想,付先生這才發現自己已經一步步陷入詐騙集團的套路貸陷阱。通過仔細比對自己下載的APP和宜信普惠的官方版本,付先生發現自己確實上當了。
除了這個可以以假亂真的APP,還有一個細節讓付先生深信不疑。
市民付先生說:「轉錢之後我直接把這個3800微信轉給他了,然後他沒說他把這個錢又退給我了,他說公司不允許他個人收,然後讓我轉他們財務銀行卡,所以說他們這種套路用得就比較深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論是APP的模仿還是客戶專員的溝通,乃至客戶經理的微信頭像朋友圈,詐騙集團不僅分工明確,而且每個角色都十分專業。但這種套路貸是不是真的就防不勝防呢?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漏洞,APP到官方網站下載是常識,貸款到正規機構也是人人知曉。但套路貸為什麼還能得逞呢?
心存僥倖、用錢心切,「套路貸」正是摸透了這些心理,用精心設計的騙局一步步瓦解了受害人的防範意識。2018年底,蘭山警方成功打掉一個「套路貸」惡勢力犯罪集團,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33名。2017年5月份以來,犯罪嫌疑人宋某以榮威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名義糾集他人,通過籤訂空白擔保合同後私自添加違約內容的方式,對逾期還款人員的車輛進行非法扣押,並索要貸款總額20%的違約金和1萬元的拖車費,這也是我市打掉的首個涉惡「套路貸」犯罪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