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月二十六開始,就要開始準備迎接春節的食物了,人們上街置辦著過年的貨物,乾鮮果品、肉類魚類。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在古代的農耕社會,因為經濟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吃肉是一種奢侈的願望,但是這個願望在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實現了,所以過年時候的肉也被稱為是「年肉」,家裡養豬的老百姓在這一天要殺自家養的一頭豬,而家中沒有養豬的人家也要去集市上買年肉。
那麼,為什麼年前要殺豬,而不是其他牲畜呢?《說文解字》中記載:「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字合寫為「家」字。意思就是人有家就有豬,無豬不成家,可見從很早的時候開始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養豬了,而養豬的目的就是為了吃肉和賣錢。春天抓豬仔,到了冬天的時候豬也已經長很大了,這個時候正是吃豬肉的時候,過年把家裡養的豬殺了吃肉,也是為了慰勞一年的辛苦。而在古代的農耕社會,牛是家中重要的勞動工具,有著很重要的社會地位,所以人們不會把勞動生產工具宰殺了。所以過年殺豬就成為了一個習俗。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除了臘月二十六要殺豬割年肉的習俗,在民間還有「臘月二十六,裡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二十六,洗福祿」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