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中 寧 | 記憶中的奶奶成了永遠的懷念

2021-02-20 銅川文苑

            

李 中 寧

        那個每次我回家第一個要去看的人、那個以前去外地上班要送我的人、那個還記得我長相名字的人、在我寫完那篇記憶中的奶奶之後離去的人,卻變成了永遠的懷念……

       那個還依然叫我小名的聲音去了哪裡,我問長在田裡的麥苗。麥苗告訴我,她剛來過又走了,去那空蕩的山溝看看。

      我對著山溝嘶聲聲力竭的喊著:奶奶……奶奶……聽見聲音我努力地向遠處,向那山溝的盡頭奔去,然而什麼也沒有!

      在那家門口,在那家裡炕上端著飯碗坐著吃飯,在那輛再也無人坐的輪椅上,在那塵土飛揚的麥場沒有奶奶的身影,然而我每天卻看見奶奶明明就在那裡,一會又不見。

      奮力地回憶與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對於我是那麼的短暫奢侈。

       那次奶奶坐在炕上,我握著奶奶的手問:「您的手怎麼這麼涼,摸我的手熱乎乎的」,奶奶摸著我的手,笑著說:「哇!你的手真熱啊!」我對奶奶說:兩個手平行的揉搓就熱了」,奶奶兩隻手按我說的,兩隻手揉搓了起來,摸著奶奶的手,我的心裡是那麼的親切而又溫暖!

       有時我真想躺在奶奶的懷裡,像小時候那樣,充滿慈祥而溫暖的懷抱。那次我真的做到了,小心地躺在奶奶懷抱,是那麼的溫暖,充滿了溫度。然而這樣的溫暖,充滿溫度的溫暖卻成為了永遠的懷念……

      那次我看見奶奶笑了,不知道為什麼要笑,後來才知道因為我說了一句奶奶感覺可笑的話,看奶奶笑的那麼燦爛,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在我的心裡,久久揮之不去。那樣美的笑,美的笑容……

      今年在一個一陣陣吵鬧的爆竹聲中的夜晚,奶奶你就那樣,那樣靜靜睡去……無論我怎麼呼喊你不應答,不做聲。而對於我及家人這個夜晚沒有星星,沒有月亮,一切那麼的烏黑烏黑,只有那麼的一絲光亮——奶奶的影子。

        記得奶奶喜歡貓,從不追趕大聲叫喊貓,只是輕輕地用手撫摸貓的頭和身體,而貓一動不動的躺在您的身邊。那時我對於貓是多麼的羨慕,那雙貓眼時不時盯著奶奶看,看奶奶從容不迫而慈祥的面容。甚至有時我感覺奶奶並沒有走,而是化身成了一隻貓,繼續留在了人世間。至今我見到貓,就想起了奶奶,奶奶喜歡的貓,奶奶化身成貓,沒有靜靜的睡去,沒有。那個追趕著大聲叫喊貓的人,自奶奶離去後再也不那樣了,因為我知道那隻貓是奶奶的化身。

       走過河流,走過那個山溝裡的水潭,一陣微風吹起無數漣漪,我又陷入與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那滿頭黑髮披著藍格子手帕的奶奶,是多麼的年輕,那雙黝黑粗糙冰涼的手,在我記憶裡是那麼的深刻。

      夏日裡單薄的身子穿著那件花白格子短袖的奶奶,手握鋥亮的鐮刀正在田裡彎腰割麥,一珠珠辛勤的汗水默默的滑落,最後汗珠如雨般極速地流淌,流淌在黃澄澄的麥上。那飽滿的麥穗眷顧著奶奶那燦爛的笑容,與炙烤的驕陽一起成為天地間最熱情的笑容。一珠珠汗水不停的澆灌那冒煙的土地,使其變得溼潤肥沃,來年麥子粒粒飽滿。那黃澄澄的色彩將奶奶的臉與皮膚也印染成了黃澄澄,一張熱情而又黃澄澄的臉,一個黃澄澄的夏天……

李中寧:

 男1988年生,筆名雪榮花,陝西省銅川市人,曾在府谷工作。系陝西省國學研究會銅川分會會員、廣州市海珠區作協會員。作品入選書籍《華語詩歌》《當代華語名家文選》《中國當代愛情詩典》《中國親情詩典》《長安風詩選·中國當代詩人卷》。

相關焦點

  • 永遠的和服奶奶:野際陽子
    之後她演了許多人的媽媽、奶奶,《笑顏的法則》《必殺仕事人》《白虎隊》等等。不過她演了更多的獨立女性,推理劇中的女律師,《龍櫻》中的學校理事長,《最強的名醫》中的醫院院長,甚至是一代歌姬李香蘭。倔強的五官,巨大的氣場,讓人總覺得這個女人不一般。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攪成絮狀物記憶中的感覺記憶中的顏色記憶中的溫暖記憶中的家鄉味道一盤酥嫩香甜的炸年糕,帶給我的不僅是一餐美食的享受,而是一種思念家鄉的情懷,思念母親的溫暖。家鄉,是一個沉重的名詞,永遠藏在心中最深的地方,有時不願提及,確切地說是不敢提及,因為我怕不經意間觸碰到心底最敏感的神經,因為我怕心被思念浸溼,眼被淚光充盈。多少次,睡夢中回到了家鄉,回到了媽媽身旁,無盡撒嬌甜蜜,無盡笑語歡聲。夢醒時,卻只剩下無盡的失落。
  • 【快報】館陶「水果奶奶」樂了!!!
    後來她人老志堅、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故事被媒體發現報導後,李奶奶也被人們親切稱為「水果奶奶」。....後來隨著「水果奶奶」孫子長大就業後,加之老奶奶年事已高、雙腿落下疼痛的後遺症,平時只能靠服用藥物止疼,無奈老奶奶只得回到老家郝前街安度晚年 。
  • 滷豬尾巴--奶奶一生中吃過最香的
    奶奶告訴過我,曾因為讓爺爺給她端了一碗飯,而遭到我的祖奶奶的辱罵。奶奶嫁給劉家實際是對劉家是有很大功勞的,曾外祖父母彌留之際時,把他們一生積蓄的財產都留給了奶奶,並由奶奶帶到了劉家。共有90多塊大洋,其中30塊,買了二畝地,但種了不到二年,解放了,進入了新時代。有30塊好像是翻建了房屋。斷斷續續的花掉一些,還有十幾塊的時候,她原本是打算留給孫子女、外孫子女的。
  • 【學子心聲】我們永遠是十四中人——參加南寧十四中2017屆畢業晚會有感
    回首昨日,畢業晚會的一幕幕仿佛仍在眼前,傳遞著十四中人對夢想的執著與堅守,對明天的美好與憧憬。成為我一生中難忘的回憶。作為本場晚會的主持人,我全程參與了本次晚會的彩排。也見證了同學和老師的用心準備。最令我難忘的是綠帆合唱團的演出,作為合唱團成員,當我滿懷深情唱著由合唱團團長重新填詞的《我喜歡》時,我看到臺下不少人早已淚眼盈眶,合唱團喊出的「十四中,我們愛你」時,不僅是我們的聲音,也是每個人的心聲。還有各位老師的節目以及高考狀元胡騰戈的登場,令我感受到十四中人的薪火相傳。最後校長攜全體老師為我們帶來《明天會更好》,用他們的歌聲和華麗的走秀祝願同學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 @留寧過年的你,我們期待收到寧的來信!
    現實中每天、每個人都在發生故事,意料之外的、不斷重複的,歡喜的、悲傷的,勵志的、困惑的……在2021年的開始,編輯部的小夥伴們就發表了自己的祝福,願我們永遠積極向上,永遠豪情萬丈,永遠坦坦蕩蕩。20多年來第一次在異鄉過年,不能和家人團圓了。
  • 小S深夜痛哭,因為奶奶忘記了她
    在視頻裡和天上的爸爸說:「奶奶都不記得我們了。如果以後你見到奶奶,要告訴奶奶我很想你」我還記得小S上一次因為奶奶流淚,那時大小S還在主持娛樂百分百,那一天正好的S的生日,奶奶突然出現在錄製現場讓她又驚又喜。
  • 日本90歲奶奶撕報紙成網紅,打遊戲順便破了個世界紀錄!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奶奶嗎?
    可在日本,就有兩位90歲還很折騰的奶奶。一位90歲還堅持手工制畫並出書,從家庭主婦變身藝術行家;一位90歲堅持玩電競類遊戲,成了打破世界紀錄的遊戲博主。木村セツ奶奶,出生於1929年奈良縣,今年91歲高齡。曾當過紡織工、銀行職員、養過雞、開過咖啡店.
  • 記憶中的幸福年
    「穿新衣過大年,炮竹聲聲辭舊歲」這是我記憶中過新年的難忘影像。
  • 笑中帶淚的《奶奶強盜團》
    民眾大呼不公平:櫃員機取出假錢--->銀行無責網上銀行被盜--->儲戶責任 櫃員機出現故障少給錢--->用戶負責 櫃員機出現故障多給錢--->用戶盜竊,被判無期 銀行多給了錢--->儲戶義務歸還 銀行少給了錢--->離開櫃檯概不負責《奶奶強盜團》有一個橋段:銀行裡的人質們掩護老奶奶們從銀行逃離,之後一個聚會中
  • 興寧人速轉:涉及寧新、興田、福興、寧中、新陂、葉塘、永和、坭陂、羅浮等!
    刑事警情:        1、寧新街道辦5起:其中寧新所3起,分屬投資詐騙2起,冒充客服退款詐騙1起,寨子村、貴華小區、凱旋城;郊區所2起,分屬彩票投注詐騙1起,貸款詐騙1起,6號小區、興佛路二橫街
  • 重工夜讀|記憶中的大足站
    記憶中大足火車站的站臺很長,一眼也望不到頭。每當有火車通過時,我便會駐足靜靜地等待,火車來時我會佇立在鐵道邊,細數通過的火車有多少車廂。記憶中,大足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車站。上小學時,一次放學回家途中,候車室外一群特殊旅客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們身穿綠色的軍裝,胸前佩戴一朵鮮豔的大紅花,個個精神飽滿、英姿颯爽。
  • 【我記憶中的年味】與父親一起春節的記憶
    儘管大年的腳步如飛而至,但沒有感覺,只是在心底的一角偶爾泛起幾十年前的過年記憶。如今,急切盼過大年的意識已隨父母過世,不會再有什麼希冀,更多的只是年近黃昏的隱憂。但與父母一起春節的日子永遠不會忘記,就像一壺老酒密封在記憶深處,存放時間越久,會越醇越濃。我的老家是廬江北面的一座老鎮。記得那是2010年的春節,在外二十多年,那年難得有機會回家過年,與妻攜子同父母歡聚在一起,也是一樁幸事。
  • 驚人揭秘:記憶根本不在大腦中
    當我們看到一個蘋果時,並不是我們在後腦勺和視網膜背面「看見」了它,蘋果及一切外在都是以類似於全息影像的幹涉波構成的,我們的視網膜就像那束雷射,可以把幹涉波轉換成虛擬的3D影像,並和蘋果的實際影像相重疊。正是靠這種虛擬知覺,我們才能伸手去觸碰到這個蘋果,而且是蘋果的實際位置,而非在腦中的某個區域。  大腦這種有生命的溫熱事物,是依據量子論所述的詭異世界來運作的。
  • 【記憶】1970-1989年出生的綏化人,只能看,不能哭!
    總有一個人,一世常常記起,卻永遠生活在孤單時的記憶裡。  如果哪個小朋友有五塊十塊,  那就傳說中的大鈔了,  簡直就可以當孩子王收小弟了。鳳凰老牌大自行車比人還要高,右腳穿過三角形的車架,居然也能騎得那麼熟練。
  • 紀錄 | 高分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明明想走胃,偏偏走了心
    沒錯,就是你奶奶~最家常的美味最懷念的童年滋味就來自於奶奶的廚房在紀錄片《奶奶最懂得》中,這個說著流利中文的歪果仁,將探尋浙江、安徽、四川等8個各具特色的風味原產地,與16位奶奶相遇,在食物的「原味」中捕捉與親情有關的動人瞬間。
  • 臺北|記憶中夢開始的地方
    臺灣是日月潭的薄霧,是阿里山的姑娘,是羅大佑《鹿港小鎮》「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是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館》,也是阿信的「一離開臺北,卻又想念臺北」……在這段交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仍然清楚的浮現在眼前。現在的我,一提起臺北,可以有講不完的話題,以及無法言說的想念。我在那裡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是了解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 尋味|記憶中那些必備的年菜
    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年味兒是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
  • 周春榮同志,我們永遠懷念您!
    周春榮同志,我們永遠懷念您!
  • 【城市記憶】難忘奶奶的蛋炒飯
    一次收拾廚房,看到冰箱冷藏室裡有不少雞蛋,不禁陷入了回憶,想起奶奶的蛋炒飯。念小學的時候,要下午上課,每天中午放學得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