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這個世界上人們過著看似大同小異的生活,但私底下,大家可能有著不同的難以啟齒癖好...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群對各種毛絨公仔有著特殊情感的人群...
有一個專門的定義名叫——furry fetish(獸迷)。這是一種形容某類對擬人化動物有特殊愛好的癖好。
這些人平時喜歡各種擬人的絨毛動物,也喜歡把自己打扮成那個樣子,他們平時過著正常的生活,但是有機會的時候,這些人願意把自己打扮成個各種毛絨公仔。
其實,很多的電影裡都會有類似的形象出現,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瘋狂動物城》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裡,獸迷們有時候會在一起集會,各自打扮起來,畫面像是穿越到了一個卡通的世界...
照片上就是2016年的時候,在柏林,這些愛好者們聚集在一起時候拍的。
有時候,還有些毛絨公仔的愛好者們會在自己扮演的角色裡談戀愛什麼的。
這些公仔的愛好者可能來自社會的各個階級,他們有各自的工作。而且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少,
據統計,在美國就有25萬這樣的愛好者,他們有2/3的人來自IT行業,或者是技術類的職業。
在過去,有這樣的愛好的人並不是總被人理解的。例如,曾經有人就因為自己的這個愛好而被要求辭掉了工作。
在很多人裡眼裡,這些熱愛扮演公仔的人都是那麼的古怪,好像和其他人不一樣。
今年67歲的Joe Strike他生活在紐約的上東區。他同樣也是一個扮演愛好者。
這是他裝扮好的樣子。
脫掉裝扮之後,Joe是一個作者,他專門也寫了一本《獸迷的國度》的書來描述這些人的生活。
Joe的裝備是一個來自馬裡蘭州的設計師給他設計的,大約花了2100美元,但是他表示這一切都非常的值得。
Joe參加過很多同好的集會,他也經常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試圖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而且最近他們就要舉辦一場巨大的聚會,預計將有1500名愛好者一起參加。
在Joe的書裡表達了很多對獸迷的看法,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我不想說那些不理解我們的人是暴民,對於那些人,我只能說很抱歉。」
他表示,作為社會的小眾群體,有一些愛好者會每月或者各一段時間就聚會一次。有時候是在家裡,有時候也會到公共的場合。
不過社會學家也表示,確實有大約25%的覺得自己並不完全有人類的屬性, 甚至希望可以摒棄到自己人類的屬性。
Joe表示,這些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興趣,大約是因為在小時候就很迷戀這些卡通形象,長大以後會產生相當的依賴心理。
有一些人會在這樣的集會裡找到相同興趣的人,滿滿的變成了情侶。Joe的男朋友也是他在一次聚會中認識到的。
據說最早的易裝活動開始於20世紀初,後來網絡越來越發達,參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一開始有些人不過是默默的喜歡,後來變成自己也參與進來各種裝扮起來。
有一個名叫Brian Swirek的人講述了一自己的心路歷程,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如果我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我希望我是一個美洲虎。一個有著深色的毛髮,藍色的點點的美洲虎。在我人的形象下面,卻充滿了貓科動物的特性。
沒錯,我是一個獸迷。
我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才能坦誠這件事,因為這個愛好似乎讓人感覺到是一種怪異的,荒唐的行為。雖然有很多人都喜歡角色扮演,但是這種迷戀還是會被人當成怪人看待。
不過我老婆很快的發現了我的癖好,因為她發現我購買了參加變裝聚會的票。
其實在我們看來,我們這樣的愛好並不是戀物癖,而是一種身份的認定。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性別的解放。而我我根本不想知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以後反應。
我們有自己的文化,不管在傳統時代,還是在網絡時代,我們的愛好始終是不變的。我們喜歡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創造形象,而不是反覆選擇那些存在的東西。
當我們成為動物的形象的時候我們會非常的開心,感覺很好。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每個人都有動物性的一面。」
如Joe所言,當他脫掉扮演的服裝以後他是一個非常開朗,好相處的人,易裝的時候對他而言是一個舒適的假期。
這個世界有太多形態,也許每個人都在探索和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尋找真正的自己。
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也許正代表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ref:
https://www.thesun.co.uk/fabulous/4692554/weird-world-furry-fetish-adults-dress-animal-costumes/
http://nypost.com/2017/10/14/inside-the-weird-world-of-the-furry-fetish/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7/mar/21/furry-wild-side-fursona-animal-nature
轉載請統一在文章頂部加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