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保基金會顧問楊素娥女士
第三屆中國回收紙行業大會邀請臺灣環保基金會顧問楊素娥女士作精彩發言。
楊顧問在演講中談到臺灣廢棄物分類主要為一般廢棄物和事業廢棄物。一般廢棄物由家戶或其他產生源所產生,清理責任由執行機關負責清除處理,但應回收廢棄物由責任業者負責;事業廢棄物由事業所產生,分為有害、一般事業廢棄物,清理責任可由事業單位自行、共同或委託清除處理。
臺灣在廢棄物處理方面經歷了棄置、衛生掩埋、焚化、資源回收和資源循環的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臺灣在垃圾分類上主要採取了強制分類、公告應回收項目、業者責任延申、現場稽查取締等法律工具;垃圾收費、資源回收基金、押金、垃圾費隨袋徵收等經濟工具;運用分類機分類等技術工具。
目前臺灣公告應回收廢棄物項目共計13類33項。當地資源回收體系為一般民眾將家中資源物可交由清潔隊或販賣業者逆向回收,上遊端由地方政府向製造與輸入責任業者收取回收基金,以補貼下遊回收商。資源回收體系也稱四合一資源回收制度,由社區民眾、回收商處理廠、回收基金、地方政府參與。楊顧問還介紹了臺灣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生產者延伸責任、垃圾費徵收措施等。
在一般廢棄物減量方面,楊顧問講到臺灣主要分為一次用產品減量和有害物質減量。一次用產品減量主要為限制購物用塑膠袋、限制免洗餐具、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一次用飲料杯減量;有害物質減量主要為限制含汞乾電池、限制含汞體溫計。
事業廢棄物的產生源主要為工業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營建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楊顧問還講了事業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及管理現況和再利用產品流向管理等內容。
楊顧問在最後講到廢棄物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源。物品、廢棄物、資源,三者環環相扣,減少環境衝擊應以廢棄物極小化、資源極大化為目標。有效的廢棄物管理不僅是末端管制,尚需考量:生產者延伸責任;節約能源、清潔生產機制;資源綜合利用;行政範圍國際化。充分運用科技與技術,可大幅提升廢棄物的管理效能,才能徹底解決廢棄物的問題,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本文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