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回顧與展望
-楊素娥: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顧問
嘉賓介紹:楊素娥,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專長領域:環保法規、環保行政、環保法規稽查實務、環境影響評估、環境教育實務。擔任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稽查大隊大隊長期間獲頒「弼光一等首長政績紀念章」。於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第五科科長任內專責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表現優異,獲選為「2001 年臺灣模範公務人員」。
(第三屆中國回收紙行業大會受邀嘉賓)
第三屆中國回收紙行業大會定於11月7日-9日在廈門召開,本屆主題為「新政策、新戰略、新秩序」,預計規模500人,權威專家和典型企業現場分享最新政策和動態。在線報名:請點這裡
11月17日-24日將組織赴日本考察再生資源及垃圾分類,並參加第七屆中日廢紙交流會。諮詢電話:胡佳偉010-59338256/13146185493
臺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區內不設垃圾桶、垃圾箱、密閉式清潔站等生活垃圾暫存和中轉設施,居民必須在家裡對垃圾進行粗分類,不分類則會被拒收或被處罰。
有數據顯示,臺北市從1997年到2010年居民垃圾減少了67%,新北市垃圾日排放量從2004年到2010年減少了63.6%。2015年,全臺灣的資源回收率達到55%,而臺北市和新北市的資源回收率分別高達67%和63.5%。臺灣民眾對垃圾分類政策的滿意度達到80%。
這些都表明臺灣的垃圾分類是符合其現狀並被大眾所接受的,而且是比較成功的垃圾分類模式。王石曾在深圳垃圾分類大講堂說過他覺得臺灣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在沒有新增一座垃圾焚燒場的情況下,把現有的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讓人感動。
想知道真實的臺灣是如何做到垃圾分類的嗎?快來參加第三屆中國回收紙行業大會吧!
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介紹
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簡稱永發會)成立於2007年, 董事長 陳龍吉 先生服務公職逾40年,為臺灣環保署首任副署長,以環境保護工作為職志,為臺灣環境與經濟永續發展無私奉獻心力,希望利用過去的工作經驗,扮演政府, 民間及兩岸間環保溝通、整合、諮詢的平臺角色。 以降低社會成本,解決產業界面臨的環保困境,提升整體永續發展競爭力
服務與專業:
√ 扮演企業與政府溝通及兩岸交流平臺角色
√ 提供政府、工業界、產業公會及企業有關環保、能源、溫室氣體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等專業技術服務。
√ 結合社會資源,整合有效能的專業團隊,提供環境永續發展相關施政之建言,協助相關工作之推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