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血液粘稠易引起血栓?注意,出現這些情況是血液粘稠的信號

2021-02-13 藍色微刊



都離不開血液

流動的血液將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各處

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粘度可影響血液流通,這是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血液粘稠,可傷害或堵塞毛細血管,不能為器官以及細胞提供充足血液和氧氣,從而導致頭痛頭暈,臉上長斑,身體水腫,全身酸痛,失眠,痛經、月經不調等。嚴重的話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導致心肌梗塞和腦梗塞。出現哪些情況是血液粘稠的信號?

唇部的皮膚其實屬於黏膜,對於血液循環好壞非常敏感。一般血液粘度高的人,唇部容易出現發紺,也就是表現為青紫色。而指甲也會具有類似表現,會表現為蒼白色。除了唇部和指甲之外,血壓粘稠還有四類表現:
  1、在早晨容易頭暈,不容易清醒,還可能伴有反應遲鈍的表現。  2、容易氣喘,尤其在下蹲、突然站起來時,因為血液粘度高,循環慢,跟不上身體運動所需要的氧氣,更容易發生頭暈現象。  3、平時容易視力模糊,因為視網膜中的血管非常細小,對血壓、血液含氧量非常敏感。

  4、午飯後犯困,正常人午飯後會有睏倦感覺,但可以忍耐。可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採。

生活中的這些因素是血液粘稠的「幫兇」。血液粘稠與血漿、血細胞、血管等發生異常有關,而這些異常的發生,又與不良的生活習慣脫不了干係。

吸菸對健康的危害絕對不僅僅是傷肺這麼簡單,其中的一氧化碳會與紅細胞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結合,降低機體含氧量;還會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導致血液粘稠。

酒精會導致血管異常收縮,使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引發血液粘稠。

長期大量攝入高脂食物,如果機體不能及時完全代謝,就會導致血液中甘油三酯、膽固醇等脂類物質含量升高。不僅能引發高血脂,還可能形成小米粥樣的障礙物,也就是動脈硬化,從而進一步導致血液粘稠。

高糖食物中的大量糖分進入身體後,如果不能完全被消耗,就會導致血液中糖分過高,引起高血糖;多餘的糖分也可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變胖,甚至引起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

血液中約80%都是水,如果大量出汗後水分攝入不足,就會導致身體缺水,從而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就像煮粥時,水加少了,流動性變差了一樣。

運動過少容易造成體內糖分等不能及時被消耗,易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同時,運動過少會使機體代謝減慢,體內的廢物不能及時被排除體外,也容易導致血液粘稠。

除此之外,睡眠不足、勞累過度、壓力過大等會引發暫時性的血流不暢;分泌失調、體內激素紊亂也易造成血管老化和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怎麼辦?

用2個小動作打開「血管發動機」,就可讓血液流動順暢起來:
  做法: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早晚各一次,每次30秒。  功效:人身各處有許多穴位,踝骨周圍也不例外,這部位的穴位是人體氣血運行的樞紐,適當轉動刺激,能夠促進血液運行。

2、按摩小腿

  做法:雙腿自然彎曲,俯下身子按摩小腿10-15次。

  功效:因為人體的大動脈經過這個位置,所以適當按摩能夠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避免脂類堆積在血管中。

雖然血液粘稠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病沒有必然聯繫,但是血液粘稠所引起的動脈硬化問題是需要重視和防範的,還有就是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才是形成斑塊和斑塊破裂的主要元兇,所以應關注血糖、血脂和血壓。建議普通人每年進行一次血糖、血脂檢查,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應注意監測血壓變化。

來源:福建省醫務志願者協會


大俠,文章看完了,給大夥說點什麼

點「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免責聲明:《藍色微刊》旨在分享更多資訊給讀者,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長按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提醒:身體出現這三種「信號」,或是血栓來臨,做好這三點可預防
    血液粘稠形成血栓通常會造成血管堵塞,對於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言存在著極大的威脅。
  • 柚皮和它一起煮,血液不粘稠、血栓不再長、冬天不怕腦中風
    柚子皮中含有黃酮類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瘦身減肥,抵抗衰老、祛溼化痰、緩解咽喉疾病。柚子皮所含的豐富果膠,還有補充多種維生素、美容養顏的功效。將整個柚子在熱水中浸泡5分鐘,用刀將最外面那層黃綠色的皮刮下切成細絲,將皮、果肉和冰糖放入乾淨的鍋中同煮,熬至黏稠即可。晾涼後加蜂蜜攪拌裝瓶,放冰箱冷藏一周。
  • 【提醒】男子打麻將一天一夜險遭截肢,來賓雀友請注意!!
    久坐不動是「罪魁禍首」  周飛的情況並非個例。醫生說,最近一周已經給十幾位病人做了手術,現在病房裡還有三四十個深靜脈血栓的病人沒有出院,大多都是像周飛一樣久坐不動引起的。以前得這個病的都是老年人,最近這幾年,患此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接診的最小病人只有11歲。  現在正是深靜脈血栓的高發季。
  • 祖傳偏方:血栓致癱甚至致死!一道古方,清血溶栓,血液暢通無阻 轉載自桃園春雨(投桃報李)
    血栓致癱甚至致死!一道古方,清血溶栓,血液暢通無阻血栓是威脅我們心腦血管健康的大敵。尤其是在秋冬二季,受寒冷氣候、飲水減少、活動減少的影響,血栓更容易興風作浪,導致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引發腦梗死、引發腎衰竭等等。
  • 勸告大家:睡覺時這種現象,暗示你血液裡有血栓,再不注意腦血管堵塞能要命
    一般說來,血栓是血塊,就像塞子一樣,它能阻斷全身的血管,導致相關部位的血管供應不足,導致猝死。腦中的血管容易導致腦梗塞,動脈中的血管很容易導致心肌梗死。下面是今天的編輯介紹腦血管病血栓形成的一些跡象,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多加注意哦。睡覺時流口水錶明你有腦血栓。
  • 幫助清理血管預防血栓的常見養生食物
    幫助清理血管預防血栓的常見養生食物小白菜(保持血管彈性)小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纖維,其進入人體內與脂肪結合後,可防止血漿膽固醇形成,促使膽固醇代謝物膽酸得以排出體外,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保持血管彈性。
  • 靈芝有機鍺—血液最好的「清道夫」摘自大眾衛生報
    但是,極少有人知道,身體還有隱藏的毒素血液。血液中出現雜質、毒素,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同時,還會加速身體衰老。清理血液毒素,不妨試試靈芝。又稱神芝、仙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大,血液質量會出現不斷變化,血粘度增大,血流速度減慢,組織細胞無法正常代謝,從而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只有徹底清除血液中雜質,淨化血液,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 40歲以上的注意:床頭放好3樣東西,必要時可救命,今晚就放
    本文專家觀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張作鵬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榮針對這兩種高危、常見病,「國醫大師健康」極力推薦大家在睡覺前,往床頭放三樣東西,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腦、心梗死,它們是:心臟病發作主要在睡眠的時候, 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
  • 醫學基礎知識:血液的組成
    這些物質無一定的形態,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血細胞及血小板的產生來自造血器官,紅血細胞、有粒白血細胞及血小板由紅骨髓產生,無粒白血細胞則由淋巴結和脾臟產生。血細胞分為三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 大蒜促進血液循環 男人養生吃八大食物
    冬季天氣寒冷,男性應該及時的調整飲食結構做好養生工作。那麼你知道男性如何養生嗎?大家都知道,大蒜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抗氧化的功效,能消滅侵入體內的病菌,而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但你知道嗎。它還有助維生素B1的吸收,促進糖類的新陳代謝以產生能量,並緩解疲勞。大蒜所含有的硫化物具有抗氧化還原作用,不但可降低體內膽固醇,還可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
  • 婦科醫生:女人流出褐色分泌物,是哪些疾病的信號?
    在大多數其情況下,陰道分泌物呈褐色都屬於正常現象,但也不排除有可能是身體出現異常的信號。1.經期結束時在經期結束之際出現褐色分泌物,通常是身體在排放比較陳舊的血液。新鮮血液一般呈粉紅色或紅色,而相對陳舊的血液顏色會更深,一般呈褐色。因此這只是正常的排血,不用過多擔心。2.經期開始前在經期正式大量排血之前,出現褐色的分泌物是很常見的。
  • 秋冬養生吃健康果柚子,但醫生再三叮囑:1類人一口也不能多碰
    柚子皮中含有一種叫做柚皮苷的物質,從營養學上來看,它屬於活性的物質,一方面對於中老年人,因為血液粘稠或者是血管出現了堵塞等,就容易增加血栓的危險,在這裡柚子皮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幫助機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血栓的發生危險。
  • 靜脈血栓的日常飲食保健及治療誤區
    一般情況下,血栓是可以隨著血液全身而流動的,等到了一些直徑小的或者是剛好到血管的時候,那麼就會把這個地方給堵住,時間久了這個地方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得了靜脈血栓,我們必須注意日常的護理,才能很好的治癒。 對於靜脈血栓,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以為就是靜脈曲張。
  • 養生|冬季泡腳,保暖又養生,但要注意五大禁忌
    今年天氣格外冷,好多人為了保暖,選擇用熱水泡腳,可起到促進保暖的作用,不僅對於增強血液循環很有效果,還有一定的養生效果。
  • 化血栓,強心臟,沒事多吃,為健康「加分」
    降血壓:海帶能夠幫助降低血壓異常的情況,而且血管內的血液流通速度也會更加的順暢,能夠保護血管的健康,降低血液的濃稠度,為健康加分。降血脂:海帶可以緩解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和其他廢棄物以及垃圾毒素,讓血管壁更加的光滑,這樣就能夠讓血液更加順利的到達身體各個部位,更有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