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用戶對過去電視機背面的連接線記憶猶新,不僅是av視頻、音頻線,如果需要色差分量端子的話,連接一臺設備至少要5根線,而一般家裡,影碟機、機頂盒基本是必備的,如果加上功放、遊戲機等等設備,那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的連接線實在是不夠美觀方便。有鑑於此,也為了能夠實現更優質的畫面,HDMI接口應運而生。
HDMI接口
HDMI用一根線同時傳輸音視頻信號,大大方便了用戶連接設備。用戶在購買電視時也會關注產品的HDMI接口數量。然而,HDMI的接口一直在不斷進化,舊標準的接口是不能支持較新的內容格式的,而廠商在宣傳時往往不會強調自己的產品使用了何種標準的HDMI,這就需要用戶在購買前了解清楚,否則會在觀看的時候產生不便。
各版本hdmi技術支持情況
HDMI 1.0-1.3
HDMI 1.0版從數字上來看已經是正式版本,但其實這時還在研發測試階段,真正量產化的版本為1.1版。HDMI使用TMDS,1.0版已可傳輸 1080p/60Hz的畫面,並搭配8聲道LPCM編碼、192kHz取樣頻率、24bit取樣深度的音訊。1.1版增加DVD-Audio的傳輸支援,1.2版增加SACD的1bit音訊格式,並新增PC訊源(RGB 4:4:4),1.2a版則是將原先1.2版的CEC消費性電子控制的規格完全確立下來。
1.3版大幅擴張規格,將其傳輸帶寬由原先single-link的4.95Gbps擴展到10.2Gbps,所以能夠支持30/36/48bit 色深的xvYCC(x.v.Color)色彩空間,音訊方面則是多出2大陣營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1.3版還把線材分為Category 1和Category 2,Category 1必須通過74.25MHz的測試,Catgory 2則是需通過165MHz和340MHz的測試。HDMI type C連接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Mini HDMI,也在1.3版定義出來。之後的1.3a版又再度更新了CEC的規格,其後推出的1.3b、1.3b1、1.3c僅是對1.3a版的規格提出測試規範。
這些老版本HDMI接口市面上基本已經見不到了,在這裡只是作為知識普及。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有些電視仍然在使用1.3版本接口,而1.3版本是不支持4K及1080p 3D片源的,如果電視還有其他的1.4或更高版本接口,則那些設備需要接在那些接口上,如果沒有其他版本接口而用戶又有觀看4K視頻或1080p 3D視頻的需求,還是謹慎購買這些產品。
最新的1.4和2.0版
2009年5月28日提出的1.4版如同1.3版新增許多功能,增加ARC音頻回傳信道,可讓一般電視頻道的聲音回傳至擴大機上,1.4版也包入100Mbps的有線網絡,不 需要額外的網絡線即可讓裝置連接網絡。在影像格式、色彩空間上也多出不少東西,1.4版支持3D影像傳輸,解析度也提高至4K(4096 x 2160/24Hz、3840 x 2160/30Hz),1.4a則是新增3D畫面標準,以及強制要求3D畫面的封裝格式,1.4b新增3D 1080p/120Hz影像支持能力。
2.0版則在2013年9月4號新鮮出爐,帶寬跳了1階來到18Gbps,於3840 x 2160的解析度下,畫面刷新率來到60Hz,並支持最近冒出頭的21:9畫面比例,並可同時傳輸2組影像。音頻部分擴大為32聲道,取樣頻率最高 1536MHz,最多同時傳輸4組聲音。
HDMI 1.4版本接口雖然已經支持4K信號,但只可以觀看24/30Hz刷新率的片源,基本剛好能滿足現在的觀看需求,但對於即將到來的4K 50/60Hz及4K遊戲主機是力不從心的。如果用戶希望在幾年後電視還能保持不錯的性能,還是購買提供2.0版本接口的產品為宜。一些合資品牌在它們的高端電視中採用了外置接線盒的設計,即使日後提供的接口過時了,只需更換一個接線盒就能升級,十分方便。
各版本hdmi視頻格式支持情況小編再多說一句,HDMI線是有長度限制的,因此在布線時,最好不要超過5米,否則可能會引起信號衰減導致畫質受損。
「掃一掃」關注沙發管家資訊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