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說健康】第十一期:冬季是骨折高發季 食療進補有講究

2021-02-22 鄭州衛生健康一點通

話題一:為什麼冬天更容易骨折?

楊延良:其一是外在的環境因素,冬季很多地方天寒地凍,地面也常常變得更加堅硬,在冰雪天中更加容易讓人滑倒;其二是當進入寒冷的冬天,人穿的衣服會變厚,從而在行動上變得更加笨拙,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此,冬天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導致人滑倒,更容易骨折。其三是冬季大家的戶外活動減少,尤其是老年人,太陽照射時間變短,容易引起骨質疏鬆,更容易骨折。

話題二:骨折處癒合後,冬季為何會出現酸脹感?

楊延良:一般來講,冬季骨折的部位血液循環相對會差一點,一些病人骨折以後,基本上骨頭的癒合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但是局部肌肉肌腱軟組織的恢復可能有一部分是瘢痕癒合,局部會有瘢痕黏連,所以天冷的情況下,會出現局部的酸脹不適。這時我們要做好預防,可以將受傷部位適當保暖,如果有比較明顯酸痛酸脹的症狀,局部可以給予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進行緩解。

話題三:骨折與骨裂的區別。

楊延良:骨折是當骨骼的皮質骨或松質骨,由於外力的作用,或是病理改變,而造成連續性中斷。骨裂是骨折的其中一種類型,屬於一種沒有移位的骨折。發生骨折之後,拍X線片如果看到只有一條裂紋,叫裂紋骨折,可以用夾板外固定或者石膏外固定,等骨頭達到臨床癒合之後,可以拆除外固定,開始活動功能鍛鍊。

話題四:遇到老年人摔倒,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楊延良:第一步,首先判斷他受傷的程度,有沒有骨折,如果懷疑骨折了,不能立即將他攙扶起來,這時候最好打120 請醫護人員過來進行專業的處理,做局部的固定。如果立即攙扶起來,有時候會加重骨折,加重移位。

話題五:摔倒後如何判斷是否骨折?

楊延良: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如果骨折了,首先會有局部的腫脹和疼痛,還會有骨折特有的症狀,比如局部畸形,也就是局部發生變形,和正常的形狀不一樣。另外就是不能正常進行活動,功能受限了,這樣的話也有可能是骨折了。

話題六:骨折後,飲食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楊延良:骨折後的飲食護理有一定的講究,並非多喝骨頭湯、多補鈣這樣就益於疾病的恢復,不同的時間點,所進補的食物以及該忌口的食物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想骨折好的快,還需依靠不同時段的飲食調理。一般來說,骨折的早期,即一到兩周之內,飲食以清淡為主。因為骨折後病人活動量減少,消化功能差,如果早期補得營養過多,也是消化不了的。骨折中期,也就是兩到四周這個期間,可以增加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比如雞蛋、瘦肉、魚肉、羊肉,還有牛奶,另外多吃一些豆製品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那麼,在骨折的後期,可以適量增加能量更高一點的食物,比如骨頭湯、鯽魚湯、甲魚湯等等,這些對後期的恢復都有好處。

話題七:骨折的家庭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楊延良:骨折病人想要早點恢復健康的話,就要注意臥床護理、加強功能鍛鍊等家庭護理。早期的話,骨折病人需要臥床一段時間,在床上進行活動。下一階段,骨折病人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扶拐,輔助做一定量的活動。兩三個月以後,就需要加強一些功能鍛鍊,這樣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這樣對肌肉恢復,促進骨折的癒合,都是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冬季進補,春季打虎,但這些進補禁忌你知道嗎?
    「冬季進補,春季打虎。」冬季到了,進補的時節也到了。很多人架起火鍋,開始涮各種美味。
  • 冬季進補怎麼吃?這些誤區別中招!正確調養,打好健康基礎
    A、心腦血管病B、呼吸道疾病C、胃腸道疾病D、以上都是正確答案:D、以上都是【解析】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一是虛者補之,身體有虛的人才需要進補。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可以適當進補;而像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
  • 冬天別再隨便進補,國醫大師提醒您冬季食療要辨證!附冬季進補禁忌
    冬季要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食療。若本身已患有疾病,要遵照醫囑,不可盲目食療。比如糖尿病人,可用淮山藥、葛根粉等作為食療,但忌用粳米及其他含糖較多的食物。若血脂過高、有動脈硬化、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則不可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魚、桂圓等。進食這類食品會使病情加重。 對於不同年齡的個體,補益也有不同。
  • 冬吃蘿蔔有講究,這五種食材搭配,進補食療功效好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那麼冬季多吃蘿蔔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中醫認為,冬季人們戶外活動減少,出汗散熱的機會相應減少,加上冬季天寒,人們習慣多食羊肉等熱性食物,容易讓人產生內熱,出現消化不良、氣機鬱滯現象,適量地吃一些性涼的蘿蔔,不僅可以消散內熱,還有下氣寬中、消積導滯等作用。胡蘿蔔:具有清熱解毒、補氣明目等功效。
  • 冬季進補選海參吃法講究多
    進入冬季,市場上各種滋補產品開始熱銷,而有著「八珍之首」美稱的海參,始終是冬季進補的首選。
  • 冬季美食要營養健康 永和豆漿+燕麥老少皆宜
    立冬之後,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同時也進入了大眾的冬季進補養生時段。中醫有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 應季瓜果這樣吃還能冬季清補!
    此時大魚大肉地「進補」似乎不太合適,但生冷瓜果又怕過於寒涼傷了脾胃。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食療講究的「不時不吃」。儘管現在因為大棚種植,大家常分不清哪些才是應季蔬菜水果,但冬天也有自己的應季蔬菜。比如胡蘿蔔、山藥、白菜等,此時適量食用正可補充人體水分,緩解因寒冷的天氣導致的皮膚乾燥、皸裂等不適症狀。將這些應季蔬菜瓜果做一道清補為主的靚湯,最適合此時。
  • 冬季進補的幾大誤區速看
    冬季,確實有不少人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和家人進補一些有營養、熱量高的食物。然而,吃的東西不對,不僅達不到進補的效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傷害。那麼,冬季該如何科學進補呢?專家提醒,進補除了要因人而異,更需適度。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如果進補過度,很容易給心腦血管增加負擔,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
  • 玉屏風口服液 | 冬季慢性支氣管炎高發,預防妙招已備好!
    冬季季節是呼吸系統疾患高發期,此時對於慢性支氣管炎者更是一種考驗。
  • 冬季進補,別讓進補變傷身!
    因此,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冬季進補怎麼吃?減鹹增苦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內藏「真陰」、「真陽」。冬季由於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
  • 【健康】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特別注意!四、適度進補:  在民眾的觀念裡,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髒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髒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
  •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食療方法有哪些,進來看呼吸科專家如何說!
    冬季慢性支氣管炎高發季節,慢性支氣管炎簡稱老慢支,在冬季是比較高發的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要以清淡為主
  • 糖尿病患者冬季如何進補?
    依據日常的飲食習慣,人們的家常菜餚會從清淡轉變為滋補,多涼拌轉變為多炒、炸、燉,從多蔬菜轉變為多葷萊。而且人們還會準備一些如赤豆湯、桂圓湯、阿膠膏、芝麻核桃等補品。的確,「冬主收藏」,冬令進補在我國古代已形成,具有悠久的歷史。但這些飲食習慣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卻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會使血糖失去控制,故在冬季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
  • 斂陰護陽,冬季養生重在「藏」
    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早睡晚起,則翌日精力充沛。上班族要儘量「早睡」、不熬夜。清晨寒冷刺激會引起血壓明顯升高,易誘發心梗、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練。
  • 冬天巧進補,來年都受益!這4件暗耗陰血的事,你可能正在做
    現在正值冬季,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
  • 推薦6份立冬食療進補養生藥膳食譜
    提示:點擊上方↑"大眾衛生報"免費訂閱靠譜健康資訊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
  • 冬季進補,是內臟器官修復的天賜良機!
    冬季進補,是內臟器官修復的天賜良機!●補和瀉是中醫的兩種思路,作為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其實身體始終在根據外在環境,進行內在的調節,因而,也始終在進行著動態的平衡調整。●由於身體對熱的反應是散熱的處理系統,對冷的反應就是收縮。散熱的時候,將皮膚毛孔打開,血液流向皮膚外表。
  • 深冬進補勿「偏科」,推薦一道湯,陰陽平衡才健康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相同的感受,都說冬季是補陽的最佳時期,但往往這邊剛吃完,喉嚨就開始痛了。為什麼冬季容易上火呢?很大的原因是:飲食不當!一味注重補陽傷陰生燥不利健康《黃帝內經》寫到:冬主藏,為陽氣收斂之時。人體體表毛孔會順應時節自動閉合,人體內陽囤積。而冬季氣候寒冷,人們喜歡進補溫性的食物來防寒補腎,比如火鍋、燒烤、涮羊肉等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冬季美食。
  • 入冬後,咽炎高發期,2種「中藥」泡一泡,咽喉舒服不遭罪
    有很多的人都說,自己的喉嚨痛,特別是入冬氣候乾燥後,症狀會更加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