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春季打虎。」冬季到了,進補的時節也到了。很多人架起火鍋,開始涮各種美味。熱騰騰的火鍋在嚴寒中不僅帶來了溫暖、團聚的快樂,還有舌尖上的滋味。可是,您是否知道冬季進補需要注意辨證,而大家喜歡樂見的吃火鍋也同樣有注意要點才能健康又美味?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作為養生方式,進補也需要辯證。冬季要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食療。若本身已患有疾病,要遵照醫囑,不可盲目食療。比如糖尿病人,可用淮山藥、葛根粉等作為食療,但忌用粳米及其他含糖較多的食物。若血脂過高、有動脈硬化、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則不可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魚、桂圓等,進食這類食品會使病情加重。對於不同年齡的個體,補益也有不同。如青少年學習負擔重,睡眠不足,可導致心脾兩虛或心腎不足,可選用蓮子、何首烏等;小兒內臟嬌弱,易虛易實,飲食不節易傷脾胃,可在冬季用茯苓、山楂、大棗、苡仁、紅小豆等健脾益氣;中青年工作負荷重,不注意休息,損傷氣血,可以選用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補養氣血;老年人身體虛弱,可以選用杜仲、何首烏、巴戟天、肉蓯蓉、枸杞子、女貞子等辨證進補。男女不同補益原則也不一樣。男子以陽氣為本,應側重於補陽,可選用鹿茸、淫羊藿、仙茅、肉蓯蓉、補骨脂、狗脊等溫陽補氣。女子以陰血為本,應側重於補陰,可選用阿膠、龜鹿二仙膠、女貞子、枸杞子、麥冬、熟地等補陰養血。3、慢性病患者宜緩補,不能峻補,或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補。5、在進補時,應保持充足睡眠。如果每天睡眠不足,請勿進補。總的來說,冬季天氣寒冷,身體出現陰盛陽衰的變化,可以適當進補,但要掌握補益的原則,最好去看中醫,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辨證調補。天寒地凍的季節,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真是味蕾與心靈的雙重享受。很多人都喜歡在冬天吃火鍋,但是怎麼才能吃得美味又健康呢?這裡面也有不少學問。首先,火鍋的配料應根據不同的季節而有所調整。冬季天氣寒冷,氣溫降低,應多食斂陰護陽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香菇等熱性食物以調節體溫。調味料可用辣椒、胡椒、生薑。火鍋用料中應多配胡蘿蔔、菠菜、豆芽等以補充維生素。火鍋湯宜汁濃肥鮮、色深醇厚,突出原汁原味,不宜食用冷飲和生冷食物。涮鍋時應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果汁可刺激腸胃分泌、助消化,還可使小腸上部呈酸性,有助於鈣、磷的吸收。先吃蔬菜再吃肉有助於營養的合理吸收、減少胃腸負擔。白酒或葡萄酒可以殺菌、去羶,非常適合涮羊肉時喝,但也不能多飲。蔬菜汁、乳品和植物蛋白飲料,如酸奶、杏仁露、椰汁、涼茶等,適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吃火鍋時可以配點紅薯。因為肉類食品是酸性食物,而紅薯是鹼性食物,兩者進入胃中就可以酸鹼中和,使我們的體內保持酸鹼平衡。還可多涮些蔬菜,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冬季人體維生素不足,還有清涼、解毒、祛火的作用,但蔬菜不要久煮,否則將失去其營養價值及清火的功效。還應適量放些豆腐,有的豆腐含有石膏,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還可以發揮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白蓮是人體調補的良藥,加入白蓮可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還要放點帶皮的生薑,因為姜皮辛散,有散火除熱的作用。吃完火鍋後可喝些發酵型酸奶,酸奶對胃黏膜有一定保護作用。綜合來看,冬季進補作為一種食療養生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具體怎麼補,要結合自身的體質來進行。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