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足球的發展過程中,學業和足球如何協調,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韓國和中國一樣,也曾面臨校園足球發展的困惑,」韓國足壇名宿車範根11日說,「堅持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我相信中國很快也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在當日舉行的上海教育博覽會校園足球教育高峰論壇上,韓國足壇名宿車範根、韓國K聯賽聯盟主席金元東,以及孫雯、成耀東、區楚良等足壇名宿均作為演講嘉賓到場,與中國教育專家共話「陽光體育、校園足球」。
當被新華社記者問及作為與中國一樣存在激烈高考競爭的韓國,如何在推進校園足球發展中,平衡好學生足球運動和課業發展的問題時,車範根說:「二、三十年前,韓國在校園足球發展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學業壓力大,家長覺得學習難以與足球運動兼顧;另一方面,足球培訓的費用很高,讓很多家長不捨得。另外,還有一些足球教練是從職業球員直接轉化來的,教學上偏重競技、體能,教得也不是很好。」
當年在德國職業聯賽踢球的車範根,在德國訪問了很多職業高中,了解他們的培養模式。1990年,退役回到韓國的車範根自掏腰包成立了「車範根足球學校」。這所秉持非盈利目的的足球學校,為5歲以上孩子提供足球培訓。因其平民化的價格、專業的教職隊伍,輕鬆快樂的氛圍,如今已經成為首爾青少年學習足球的首選。值得一提的是,這所足球學校的第一批學生中,就有車範根的兒子車杜裡,後者如今已經是韓國國家隊的主力,代表韓國參加了2002年和2010年兩屆世界盃。
「韓國現在有很多學校開展足球教學,但他們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更為專業的足球訓練已經轉到俱樂部的青少年訓練體系中。現在韓國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高中畢業後就進入到職業俱樂部參加訓練,」車範根說,「但韓國的足球基礎,卻是源於校園足球的發展。」
韓國K聯賽聯盟主席金元東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和中國一樣,韓國一個孩子如果學習好,未來選擇的道路就很多。對大多數韓國的父母來說,他們期望孩子學習好,體魄好,性格開朗活潑,足球運動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學習足球最終成為職業球員的,其實並不多。從K聯盟的統計數據來看,高中畢業後就成為職業隊球員的只有5%,」金遠東說,「很多人沒有成為職業球員,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會不踢足球,他們依然是重要的足球人口,他們會去看球,會帶孩子去踢球。」
金元東介紹說,他在歐洲和日本考察時發現,歐洲很多醫生和老師當年都曾學習過足球,有些還是足球裁判,「日本有很多足球記者以前都是足球學校的,雖然沒有成為職業球員,但他們成為很好的足球記者。這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相信對中國家長來說,也是一種啟發。」
來源:新華網
轉載自網頁: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