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菲律賓人幫助中國在南海造島?

2021-02-28 菲島快訊

周二,菲反對黨參議員洪蒂維洛斯(Risa Hontiveros)要求參議院調查是否一些菲人參與到中國在西菲律賓海(南海的一部分)的人工島及軍事設施建設。

    

她在提交參議院第509號決議時表示,參議院必須對這一問題開展更深入調查,核查是否有地方政府官員與參與西菲律賓海軍事設施建設的中國公司相互勾結。

    

菲外交部長洛欽(Teodoro Locsin,Jr.)早前表示,一旦有中國公司幫助中國在存有爭議的海域建造軍事設施及人工島,他將建議杜特爾特總統取消與其在政府項目上的合作。

   

洪蒂維洛斯問:「問題在於,菲律賓是否存在政府官員、個人或團體私下勾結,為中國建設人工島,並在我國島嶼之上建造軍事設施鋪平道路?」

    

她說:「最近有消息顯示,參與西菲律賓海軍事島建設的中國公司與菲政府有項目合作,因此任何一方都有參與的嫌疑。還有些未知之事,我們會著手調查並最終將其終止。」

    

她補充說,中國一直在這些人工島上打造遠程傳感器射線,港口,跑道,軍火庫以及軍事人員營房,從而將西菲律賓海軍事化。

    

洪蒂維洛斯稱,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島嶼基地已將菲律賓群島納入中國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攻擊範圍,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明顯威脅。」

    

她補充說:「不僅整個國家置於危險之中,漁民的生命安全和生計也受此威脅。」

    

她還指出,有報導稱,據說建造中國人工島的土壤,沙子和其他材料來自於菲律賓。

洪蒂維洛斯問:「如果中國能在我國領土之上輕輕鬆鬆做到這一點,一定是有人竄通勾結,究竟誰是叛徒?」

    

她說:「我們應該立即展開調查,一旦發現有人與外國勢力勾結使南海軍事化,就應受到懲罰。」

相關焦點

  • 戰略布局:南海填海造島的重要性
    ,將海洋防線向外推進了一千多公裡,以往我們的海空軍難以對南海進行常態化管理,從海南島出發,到達目前南沙填島的幾個島嶼的距離都在1200公裡以上,這已經超出了殲十一的最大作戰半徑,也就是說,沒有空中加油的前提下,海空軍戰鬥機甚至無法在南海進行空戰,更別提在南海維持制空權了。
  • 中國已停止南海填海造地 菲律賓:真相是……
    中國已經停止了(南海填海造地工程)。你只需坐飛機去看看。中國停止南海填海造地工程,那是因為已經建成了新的島嶼。  據報導,王毅在吉隆坡舉行的中國-東協(10+1)外長會議間隙發表了此番言論,似乎旨在緩解與其他南海聲索國的緊張關係。
  • 南海:太平島讓菲律賓南海政策崩潰 菲對臺灣很惱火
  • 【覬覦】菲律賓接收首批韓製FA-50戰機 欲部署南海
    ,這會對南海局勢造成什麼影響呢?本臺特約評論員尹卓認為:「 菲空軍在整個東協國家比較應該說是最弱的空軍之一,作戰飛機少,都是老舊機型,很少有數位化的,另外是沒有飛彈,所以菲空軍對周邊國家在南海很難起到軍事上的威懾作用和實戰作用。FA-50是高級教練機,作戰性能有一定限制,但是它可以帶彈,加裝武器後可作為作戰飛機使用。
  • 造勢 菲律賓播南海紀錄片 傳遞的所謂「真相」是什麼?
    菲律賓外交部宣稱:這部紀錄片可以讓全世界了解南海問題所謂的「真相」。但事實上,該片從片名到採訪,幾乎全部是菲律賓語,並不配備英文字幕。作為一名不懂菲律賓語的外國人,很難理解紀錄片內容。而且,紀錄片的導演和主持人全部都是菲律賓名人。因此可以看出,這部紀錄片不是為了面向全世界,而是特別針對菲律賓人進行的一種宣傳。
  • 美防長將再就南海發聲:美不希望中國填海造島
    去年4月,中國軍方向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展示了遼寧艦航母。中美之間雖然存在激烈的軍事競爭,但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直接的武裝衝突,而中美兩國互相公開軍事設施也是採取了「有來有往」的形式。中國2011年1月邀請美方參觀了戰略核飛彈部隊司令部,當年5月美國公開了最先進的戰鬥機F-22。
  • 南海諸碧礁冒出400座建築物,專家:中國未來在南海的軍事中心!
    日前一組衛星照片顯示,中國自2014年開始在位於南海南沙群島的諸碧礁上廣造建築物,至今數量已經將近400座。
  • 美國人:我們也在南海建島!
    美海軍在建造海上基地方面也屢有實踐,例如在2017年7月10日,美國海軍遠徵海上基地首艦劉易斯﹒普勒號(T-ESB-3)離開諾福克海軍基地,前往中東地區進行首次作戰部署就曾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作者稱,「自由島」可依靠美國和其他聯盟國的海警和民事力量,將根據與海上石油鑽井平臺有關的經驗和技術而建造。
  • 中美若在南海爆發衝突,菲律賓將參戰?
    另一方面,美國確實在南海展開威逼利誘,意圖雙管齊下,保住自己的主導性。從奧布萊恩這趟訪問東南亞來看,本身就有著一些特殊性。首先,奧布萊恩先訪問越南,再訪問菲律賓,都是與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有爭議的國家。而且,蓬佩奧上個月底在訪問完印度等南亞國家及印尼後,突然訪問越南。兩者間隔還不到一個月,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心裡有多急。
  • 國際南海仲裁,受害最大的竟是臺灣!甲午戰爭後中國最大的經濟海域損失要來了!
    國際南海仲裁:太平島竟是「巖礁」而非島 2015年的太平島空拍照片,除非是白痴和腦殘,才會說這是礁?     全球關注的南海仲裁案結果2016年7月12日終於出爐,國際海洋法庭在官網裁決結果,仲裁結果是菲律賓大勝,三項要求全都達成,仲裁稱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根據;判決說,中國對南沙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帶來永久且無法恢復的傷害 中國在南沙群島不擁有專屬經濟區;中國對黃巖島海域侵犯菲律賓的傳統捕魚權,臺灣最關注的太平島地位問題
  • FB上菲律賓人的視角:誰是亞洲真正的妖怪?中國……還是美國?
    我們仇恨中國,對嗎?「中國帶來了新冠病毒」「中國很壞」「中國很霸道」「中國偷走了菲律賓的領土」「中國將要入侵菲律賓」「中國是我們的敵人」「中國對菲律賓不利」……這些來自主流媒體的敘述,讓菲律賓人的心中對中國充滿了懷疑和恐懼。 中國真的是侵略者嗎?Lets go back 500 years ago.
  • 臺灣不接受南海仲裁,康定級艦明提前赴南海巡弋
    國際關注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下午五點出爐,國際海洋法庭在官網裁決結果,仲裁結果是菲律賓大勝,三項訴求全都達成,仲裁稱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根據
  • 反駁 中國駐美大使直面CNN記者南海問題尖銳提問
    面對西方就中國近期在南海活動的指責,崔天凱反駁道,中國是在恢復和還原長久以來被破壞的南海秩序。  崔天凱:南海沒有涉及美國主權  在採訪中,被很多人認為是全美最犀利女主播之一的阿曼普爾開門見山,直指近期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
  • 南海「填海造陸」:七個礁不僅成島,還建有機場,美國:麻煩大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關心國際新聞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美國為了阻止中國向海洋方向發展,在第一島鏈西側製造了四處軍事熱點:朝鮮核危機、中日釣魚島問題、中國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
  • 南海局勢越發緊張!收到美國1800萬美元援助後,菲律賓:若中美開戰,菲律賓必將參戰!
    儘管如此,川普一眾政客仍在努力「拱火」,在煽動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的同時,也企圖在南海製造混亂甚至是戰爭。不過,川普的「反華行動」並未得到響應,很多國家明確地拒絕了美國的「好意」。事實上,儘管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與中國存在隔閡,但這些分歧國與國之間就能處理,並不需要第三方勢力介入。
  • 【菲律賓研究】陸忠偉:馬拉威之戰觸動菲律賓安全神經
    反恐雷聲在東南亞激蕩迴響,緣於2017年菲律賓經歷了近年最嚴重的「馬拉威危機」:效忠「伊斯蘭國」的阿布沙耶夫和「穆特組織」兩股武裝滲透、佔據南部棉蘭老島馬拉威市,殺戮毀城,逾千人死亡。總指揮羅蘭多·何塞利託·包蒂斯塔率軍圍城聚殲,苦戰五個月,直至10月16日,才擊斃「伊斯蘭國」地區頭目伊斯尼隆·哈皮隆與奧馬爾·穆特,全面收復馬拉威。
  • 美國百年老地圖顯示南海島礁屬於中國!自己啪啪打臉!海牙國際法庭沉默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將太平島定義為「島」,並標註了「主權」據媒體報導,最近,在溫哥華舊貨攤,竟然發現了一本1947年,由美國印刷的南海地圖,讓各方(美國,菲律賓,越南,日本)打臉的是——這本美國發行的地圖,早在
  • 外交部:42處南海島礁被3國佔據 中國能收回
    資料圖:南海華陽燈塔原標題:外交部:42處南海島礁被3國佔據 中國能收回【環球網報導 記者初曉慧】日本《朝日新聞》11月18日報導稱,本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就馬來西亞舉行的東協首腦會議的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中國「6月30日完成了」在南海的填海造陸工程,將繼續在南海中國島礁建設醫院、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以及漁業管理機構等。
  • 菲律賓總統回外公家,帶了哪些福建人?
    (該名單為不完全名單,以上排名不分先後)在菲律賓華人中,最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就是華商。在此次訪問中,同行的菲律賓華商是中菲關係改善的見證者,但同時,他們也是中菲關係改善的助力者和受益者。《福布斯》雜誌發布的2015年菲律賓富翁排行榜顯示,在11名菲律賓富翁中,有9人是華人。
  • 菲律賓突然變臉!給美國措手不及,中國表態振奮人心...
    另相山純奶讓不愛喝牛奶孩子愛上牛奶,戳圖購菲律賓媒體10月16日報導,總統杜特爾特已經取消在南海爭議海域的石油勘探禁令。全世界都懵了,菲律賓前幾天還求著中國要疫苗,怎麼現在又在南海搞事情.自2014年起,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地區的主權爭議不斷升溫,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菲律賓最終選擇了暫停相關鑽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