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排名,山東第九,其中這些領域表現突出

2021-02-19 府前街1號

12月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簡稱「藍皮書」),該報告顯示,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改善,治理保護成效逐漸顯現。

藍皮書對2019年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了數據驗證和系統分析,並對各省份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了排名。評價框架由五個領域構成: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環境治理,並細分為22個指標。

從省級層面看,東部沿海省份和直轄市的排名在全國相對靠前,位居前十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安徽、湖北、重慶、山東和河南。黑龍江、吉林、青海的綜合排名靠後,表明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單從城市層面來看,首都北京、珠江三角洲的珠海、深圳及東部沿海部分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排名依然比較靠前。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無錫、南京、上海和廈門,其中珠海連續三年排名首位。

青島在評選中排名居前並不令人意外。

近年來,青島經濟發展已經全面起勢,通過不斷擴大開放來整合資源,為青島帶來新產業、新技術、新資本、新理念。如今,青島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1.1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10%,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用新舊動能轉換重塑了青島經濟的發展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年末榜單發布集中,山東城市表現可圈可點。

昨天發布的「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作為山東省會城市的濟南在國家貿易中心城市、國家醫療中心城市、國家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中,位次也繼續提升,與2018年的排名相比較,濟南上升了7個名次,排在了全國第10名。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集中了優質的人才、技術、產業等資源,成為山東省會經濟圈中當之無愧的核心。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濟南GDP總量達9443.40億元,在全國大陸地區排名前20強。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最宜居城市,山東煙臺!榜首!
    據悉,《2019中國內地及港澳臺100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共同發布。研究員認為,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應包含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環保與可持續性、國內安全與穩定、社會文化狀況、城市治理五個主要維度。理想中的宜居城市應是一座擁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它與腹地緊密聯繫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世界經濟。
  • 北玻超級玻璃助力打造城市可持續發展新高地
    2020年11月,CTBUH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了「健康可持續城市發展」研討會。
  • 施耐德領先飛利浦|「全球可持續發展企業百強」公布
    1月20日—23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年會上,加拿大媒體和投資研究公司《企業爵士》(Corporate Knights)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可持續發展最佳企業百強  其中,德國寶馬公司名列第一位,中國聯想集團名列第68位。在照明電工企業當中,施耐德、飛利浦、英特爾、西門子、通用電氣、三星電子等企業也榜上有名。
  • 各省三甲醫院數量排名,廣東山東四川穩居前三名
    各省三甲醫院數量排名各省三甲醫院數量出爐,廣東、山東、四川這三個省份,穩居全國前三名,分別為120家、112家、88家。廣東是我國第一大省,常住人口近1.2億,經濟發展水平高,醫療提升快,已成為我國醫療水平最強省份,廣州更是與北京、上海並齊;山東是我第三大省,人口已過億,經濟發達,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已穩居全國第二;四川是我西部第一大省,人口眾多,近幾年經濟發展水平快,各地醫療不斷提升,是西部地區醫療水平最強省份。
  • 【快訊】「可持續發展概念之母」獲頒終身成就獎
    第九屆「世界未來能源峰會」伴隨著「阿布達比可持續發展周」近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開幕。
  • 全球一線城市排名出爐:美國降至5個、日本1個,那中國呢?
    ,其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三名。這麼一看,中國就有6座城市入圍世界一線城市。香港一直是國際性的經濟中心,此次代表中國奪得了全球第三的位置,確實讓人歡喜。全球一線城市前三大分別是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和中國的香港,被世界稱為紐倫港,號稱全世界的三大金融國際中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來自新加坡的壓力。
  •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學者參訪龍門博物館
    J•Besner先生,日本城市地下空間研究所所長粕谷太郎先生,同濟大學教授、博導束昱夫婦,同濟大學教授、博導湯永淨女士到訪龍門博物館,洛陽城市建設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主任陳杰、洛陽市建築學會會長吳全君及洛陽龍門博物館副館長王凌虹陪同參觀。
  • 前瞻2060:可持續發展在中國高峰論壇即將舉行!
    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概念篇
    國際發展融資俱樂部(IDFC)發布的2014年報告中指出,綠色金融是由綠色能源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氣候金融」和「其他環境目標」組成,具體指代金融投資流入可持續發展項目、環保產品和鼓勵發展可持續經濟政策等。
  • 陶氏在RO技術上的新突破實現「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本期精彩內容。BETAMATE結構膠已經被列為陶氏第三項「應對全球挑戰的突破性技術」,從而創立了陶氏「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裡程碑。隨著宣布這第三項突破性技術,陶氏實現了2006年設定的「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一項重要指標。
  • 活動預告 | 縮小城鄉差距,實現中國可持續增長
    )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經濟改革,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使超過8.5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農村和落後地區的公共服務質量往往與沿海城市地區相差甚遠。此外,戶籍登記制度「戶口」阻礙了流動人口獲得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中國面臨保持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挑戰,需要解決城鄉地區之間的這一根本鴻溝。 羅斯高(Scott Rozelle)教授在過去四十年的研究幾乎完全集中在中國農村問題上。基於廣泛的實地研究,羅斯高教授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 智慧城市從概念走進現實 騰訊阿里巴巴布局了這些領域
    由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和中國智慧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2016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今日拉開帷幕。
  • 勝動為石化領域新常態下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以及各領域的「十三五規劃」陸續出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提供了新的內生動力。在第二產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去產能」、「補短板」成為該領域的關鍵詞。在能源領域,需要「去產能」的不僅是煤炭。對於石油化工行業來說,「十三五」期間去產能成為重點工作之一。在石油化工「十三五」規劃草案中,煉油被認為是國內石化行業內產能過剩的典型代表。
  • 2016女子壘球世界排名:中國第六 中華臺北第九
    ,中國排名第六,中華臺北排名第九。澳大利今年世錦賽第十,世界排名下滑到了第四。紐西蘭以2616分從世界第八升到了第五。中國則以2262分保持著世界第六的成績。排名第七的波多黎各首次擠進世界前十,僅以66分的差距排在中國之後。波多黎各在今年的青少年女子壘球世錦賽上獲得的銅牌幫他們在世界排名榜上前進了不少。
  • 一周熱詞打卡:最具幸福感城市/大運會歌曲徵集/可持續發展/世界500強/海智計劃|Chengdu Weekly
    Songs Solicitation for Chengdu 2021 FISU WUG📌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The 4th International High-level Forum o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世界500強企業Fortune 500 Companies📌
  • 聯合國公布2020全球最幸福國家、城市排名!澳洲排名12!這幾個城市連續霸榜!
    據了解,這套標準包括九大領域:教育、健康、環境、管理、時間、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社區活力、內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在每個大領域下,又分別有3-4個分項,比如教育領域下有讀寫能力、學歷、知識、價值觀等,總計33個分項。其中財富並非決定性因素。這套標準會計算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
  • 論壇回顧丨2020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日上午九點三十分,「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線上成功召開。這是繼2018年以來成功舉辦的第三屆時尚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主題論壇。該論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主辦,邀請了來自美國、瑞典與中國的時尚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就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全球PM2.5最高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國兩城市上榜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的全球城市汙染資料庫中,若以PM2.5排序,全球濃度最高的是伊朗的扎波爾,最高的十個城市中有四個都在印度,其餘的在沙烏地阿拉伯、喀麥隆和中國。2014年,中國的邢臺和保定PM2.5年均濃度分別是128和126微克/立方米,在資料庫中高居第九和第十。
  • 綠色60指數轟動全國,「碳中和」進展城市排名如何?
    而為達成這一重要目標,城市將成為碳減排的重要「戰場」。為更好促進中國城市高質量完成碳減排目標,人大重陽特別啟動「綠色60」研究計劃,通過採集公開數據,以依據國際綜合發展評價的機理,設計「六維一體」的碳減排效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各個城市實現碳減排效果不同基準的差距、碳達成率,編寫了《「碳中和」中國城市進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
  • 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精彩回顧(一)
    2020年10月22日,作為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的重要環節, 「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暨新興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