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簡稱「藍皮書」),該報告顯示,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改善,治理保護成效逐漸顯現。
藍皮書對2019年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了數據驗證和系統分析,並對各省份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了排名。評價框架由五個領域構成: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環境治理,並細分為22個指標。
從省級層面看,東部沿海省份和直轄市的排名在全國相對靠前,位居前十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安徽、湖北、重慶、山東和河南。黑龍江、吉林、青海的綜合排名靠後,表明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單從城市層面來看,首都北京、珠江三角洲的珠海、深圳及東部沿海部分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排名依然比較靠前。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無錫、南京、上海和廈門,其中珠海連續三年排名首位。
青島在評選中排名居前並不令人意外。
近年來,青島經濟發展已經全面起勢,通過不斷擴大開放來整合資源,為青島帶來新產業、新技術、新資本、新理念。如今,青島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1.1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10%,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用新舊動能轉換重塑了青島經濟的發展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年末榜單發布集中,山東城市表現可圈可點。
昨天發布的「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作為山東省會城市的濟南在國家貿易中心城市、國家醫療中心城市、國家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中,位次也繼續提升,與2018年的排名相比較,濟南上升了7個名次,排在了全國第10名。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集中了優質的人才、技術、產業等資源,成為山東省會經濟圈中當之無愧的核心。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濟南GDP總量達9443.40億元,在全國大陸地區排名前2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