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期
發布了類風溼關節炎相關併發症的話題
本意是讓大家引起重視
但不小心嚇到了很多病友
在50年代
類風溼關節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可見其治療很難
然而
幾十年過去了
國家由貧窮到富強
類風溼關節炎的療效也是突飛猛進的
治療框架:抗炎止痛+抗風溼
我通常這樣解釋
類風溼關節炎發病
就像出現了火災
紅腫疼痛的急性期,好比是熊熊大火
首要任務是滅火
所以必須使用抗炎止痛藥物
包括小劑量激素和消炎止痛藥
問曰:必須用嗎?
答曰:著火了,不救嗎?
問曰:抗炎止痛藥物一直吃嗎?
答曰:火滅了,還有必要一直噴水嗎?
總結:抗炎止痛藥物及激素是短期使用的,
腫痛緩解後逐漸減停
火災過後,相當於關節炎控制了、不痛了
很多人,不痛就不治療了
可行嗎?
我經常反問:你還想再發生火災嗎?
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必須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這才是治本的態度
抗風溼治療
相當於切斷火源
讓火災徹底得到控制
抗風溼藥物
才是治本的藥物
分為慢作用抗風溼藥、生物製劑、小分子靶向藥物
慢作用抗風溼藥相當於小米加步槍
起效慢,2-3個月
看著威力不夠
但堅持持久戰
威力不可估量
必須強調的是
因為威力不夠
必須重視聯合作戰
比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羥氯喹
甲氨蝶呤+來氟米特
甲氨蝶呤+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雷公藤
此外,必須重視藥物劑量
威力不夠,但數量多是可以彌補的
問曰:這些藥物長期吃嗎?
答曰:需要很久,以年計算
問曰:會不會有副作用
答曰:有可能,不足1%的機率,可控
問曰:我不吃可以嗎?
答曰:不吃的代價就是殘疾
生物製劑主要包括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益賽普、安佰諾、修美樂、類克等)
和白介素6拮抗劑(雅美羅)
腫瘤壞死因子和白介素6都是特別重要的炎症因子
生物製劑是炎症因子的拮抗劑
因此,治療較為直接
相當於巡航飛彈
可以瞄準且威力較大
故起效快、效果好
小分子靶向藥物(託法替布、巴瑞替尼等)
主要是抑制了一條觸發炎症的通路
JAK-STAT通路
炎症通路被抑制了
所以關節炎得到控制了
威力也比較大
療效與生物製劑相似
問曰:一定要用生物製劑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嗎?
答曰:不一定的,若常規治療無效,建議選擇
問曰:生物製劑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副作用大嗎?
答曰:副作用不大,比慢作用藥物少見
若規範治療
有效率有多高?
我國還沒有很好的統計數據
最近加拿大對1273例患者隨訪2年
早期患者有效率高達88%
晚期患者有效率55%
可見,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效果是不錯的
高血壓、糖尿病
大家比較熟悉
沒有不舒服,不引起重視
但十年以後,併發症出現
尤其心臟病、腦中風
嚴重影響壽命
但類風溼關節炎
引起內臟受累的比較少見
只要規範治療
總體預後會好於高血壓、糖尿病
大家不要灰心
找個靠譜的風溼免疫科醫生
不斷尋找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並做好長期隨訪
相信一定會獲得較好的預後
【搜索本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