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裡的北京朋友們天天用「霧霾」關鍵詞刷屏。
每天早起都是看不見的天空,白天黑夜難以分辨。白茫茫一片中,路上行人全副武裝疾行匆匆欲斷魂。
每天都有N+1條感慨更新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我要逃離北京」、「這個城市待不下去」,卻又幾乎沒有人動身。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紐約巴黎倫敦,地球上每個大城市都像一隻發著奇異光芒的巨獸,大家慕名而來,人們不舍離去。
你說我不討厭「霧霾」嗎?
其實當然是很煩躁的。
沒來北京的時候,心裡都是嚮往。希望看到更多代表舊時審美的建築、想要品嘗一些地道的美食、看到更多與那裡的氣質相融合的人們、想要聽他們講更多的故事。
還有一些無法悉數訴說的部分:空氣中微妙的氣氛,它也許是塵埃、時間、光線和記憶的混合物,也許只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心理作用。
這種氣氛不是別的地方沒有,但是對很多人而言,在大城市裡,它出現得更為頻繁、明顯。
這種綿延的思緒,會讓很多人,在對待選擇居住城市這件事的時候,像選擇戀人一樣,緊張又隱忍。
在與戀人的相處過程中,你自然會發現TA好的一面,同樣也會有爛的一面。
即便城市這隻巨獸的光芒被霧霾遮掩,但這仍然不妨礙它成為有著奇形怪狀觸角的人們的避難所。大城市有更多的機會和夢想,有著更多的寬容和慈悲。
對於平庸者和懶惰者,大城市也同樣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在溫情脈脈的小地方,人們觀念裡對於不符合常規的事物缺乏理解力。
大城市的人們都在忙著織自己的夢、赴自己的約、加自己的班、積攢自己的生活,巨獸雜食。大城市裡每個人的生活空間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形狀,數以千萬計各式各樣的形狀在一起流動、碰撞、生存。
你的戀人可能有突發狀況,城市也難免有危機。
卡爾維諾有一本書:《看不見的城市》。在書中,他這樣說到:
我認為我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做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也許我們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個危機時刻,而《看不見的城市》則是從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長出來的一個夢想。今天人們以相同的頑固談論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巨大的技術體系的脆弱,這種脆弱有可能製造連鎖故障,使各個大都市整體癱瘓。過於巨大的城市的危機是自然危機的另一面。
危機無處不在。且忘記剛才所贅述的長嘆,再跟著這支視頻回顧澄澈天空下的北京:
從古老的城市建築群和現代的摩天大樓
從形態各異的SOHO到熟悉的大型商場
從永定門到仰山的中軸線
北京,包羅萬象,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明天,也是帶著口罩好好奮鬥的一天。
以上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