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自行車城市,計程車都沒了?RATP這次選擇了沉默

2021-02-19 新歐洲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寫過這樣的作文:

50年後的世界,我們開門就是各式各樣的飛行器,嗖的一聲就從家到學校了,隨隨便便就可以去火星度假,和外星人交朋友。

但事實上沒成想,50年後的今天,開門就嗖兒的飛行器是沒出現,計程車都沒有了.

還記得曾經一夜間大換血的巴黎自行車道嘛?複習貼戳這裡:巴黎自行車道一夜之間「變異」

在那個風平浪靜的晚上,這條橫跨巴黎9區和10區的繁忙路線上的自行車道,在一夜之間被「整容」。

 

原本供車輛行駛的三條車道,現在只剩下了一條,而且那一條還是在道路正中央,被卡在一邊的公交車道和另一邊寬敞的雙行道之間。

在這個永遠約不上長居,永遠寄不到醫保卡的城市,為啥自行車改道這種事兒能一夜之間搞定?

原因還是要提到一位一直在「保護生態環境」「反汽車計劃」「極力鼓勵騎車」的路上一直奮鬥的女人。

巴黎市長(Anne Hidalgo)當時在市政選舉前就表示:如果今年能夠連任,將會施行一項「將巴黎百分百自行車化」的舉措。

於是,她成功連任了,於是她真的決定將首都變成100%的自行車城市了,並且感覺行動力非常強。

(在杜伊勒裡宮(Tuileries)前面,自行車道寬11米,而公共汽車,計程車.一條車道.)

面對這一「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強身健體」的舉措,法國人民給予了「超高」的網評。

」搬著行李乘坐TGV、大力士高速列車 (Thalys)或歐洲之星(Eurostar)來巴黎真是一個好主意呢。~」

「這樣美好的旅途真的要多帶一些行李出門呢。~」

「現在還是不錯的,站在Gare du Nord站的站臺上,還是可以發現計程車的,只是出口太窄它們出不去而已。」

「說到城市規劃啊,我們巴黎市政廳絕對是一把好手。」

即便是那麼多民眾的反對,但新政策還是開始了,並且開始得十分突然。

為了滿足支持她的選民們,對有這樣一批人,他們堅決支持實現百分之百自行車城市的政策,但又希望能在一個小時內收到自己的訂單。

(可謂是又想當那什麼,又想立那什麼。)

於是,她定了這個進來容易但出不去的政策

在最近接受採訪的時候,市長重申了她的競選承諾:百分之百自行車城市!用這位市長的說法,這叫 "une piétonnisation douce"。

但讓大家感到過分的是,市政府在沒有徵求居民和商戶的意見且並沒有提前告知居民和商戶的情況下,就自作主張制定了新的交通規劃然後立刻開始實施,當天送貨的司機送到貨了以後就出不去了。

所有這一切,按照他們的說法,是為了 "讓巴黎人明白基本原則",從現在開始必須 "適應且融入新的運作模式"。

結果,通往郊區方向的奧納諾大道(Boulevard Ornano)已成為了綿延數百米的永久性交通擁堵。

政策一經推出,巴黎人立刻開始自嘲稱:「以後想要在巴黎生活,那麼您現在必須年輕,身體健康且腿部特別健康。」

而且沒有例外,無論是殘疾人、孕婦、老人、走路困難的人;還是、有兩個小孩的父母,或是工匠、送貨員。

在2015年巴黎市政府就雄心勃勃地推出了要將巴黎打造為「世界自行車之城」(la capitale mondiale du vélo)的計劃,總投資約1.5億歐。

但這個政策最嚴重的還是對每天卻運送數百萬旅客的公交車的影響。

這種交通工具經濟實惠,而且混合動力車也變得越來越環保,每小時可以運載上千人,更重要的是,交通非常方便.對於用戶來說,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僅僅憑藉公共運輸就成功降低了商業的發展速度。

最繁忙的線路,被稱為Mobilien,其速度從10.28公裡/小時下降到9.80公裡/小時。而對於其他線路,從10.87公裡/小時到10.59公裡/小時。

看似不多,但商業速度每降低一公裡,就意味著乘客每次出行都會損失幾分鐘,服務沒有任何改善,就會損失數百萬個工作小時。夜間尖峰時段,則為9.26公裡/小時。

此前,Anne Hidalgo向環保主義者建議:將整個巴黎的速度限制為每小時30公裡。

只有香榭麗舍大街,塞巴斯託波爾大道或馬修大道大道等主軸是例外,速度保持在50 km / h。目的是為了降低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

Anne Hidalgo希望將環城公路的限速從70 km / h降低到50 km / h。(它已從2014年的80 km / h降至70 km / h。)

「 我們將把環形道路的雙向四車道環形道路變成一條和平的城市林蔭大道:我們將首先創建一條專用於共享運輸的車道(公共汽車,班車,計程車,拼車),以逐漸減少行車道的數量,提供更多空間自然,並提供步行或騎自行車的可能性,宣言中有很多。目標很明確:逐步消除「 另一個時代的邊界 」。

因為這個事實過於實錘,即使是RATP,這次也沉默了。

被採訪到的每一個司機都被開車的壓力、必須避讓的摩託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行車、除了公交車道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停靠的送貨員所困擾。

這些新的交通狀況使他們面臨著社會心理風險,需要他們在幾個小時內格外注意--這種長時間的高度注意力集中極大程度上加重了疲勞駕駛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


這次RATP選擇沉默,對於問題避而不談,也不談服務的惡化情況。熱心市民們猜測,其中一定是有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一定是相當大的:否則如果沒有,它為什麼沉默?

我們知道,當一家公司不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時,往往是因為它有什麼隱情。

在蒙彼利埃這個城市,有470,000多居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來自運輸工具。

「 致力於推廣交通運輸,蒙彼利埃這座城市具有極大的生態和社會野心;巴黎市長兼蒙彼利埃大都市區總裁強調說,這是法國第一個實施該計劃的大都市。」

根據2013-2018年氣候計劃的診斷聚集地區,蒙彼利埃每位居民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為1.7噸,而格勒諾布爾為1.6噸,南特為1.3噸。

多數人堅持認為,這種汙染會導致空氣的質量嚴重下降,所有研究均表明,空氣汙染是很多疾病的來源。

因此市政當局希望,藉助免費乘坐的模式來鼓勵駕私家車的司機部分或全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以更大程度上地緩解環境汙染。

蒙彼利埃市市長 Michaël Delafosse(麥可·德拉福斯) 的團隊表示,他們目前無法量化周末免費和全部免費的財務成本,並計劃逐步實施。

並決定在經過評測之後,2023年年中之前,整個星期免費向老年人和年輕人以及大都市的所有居民開放。

環保當然是好的,但所有的事情矯枉過正就不太好了,畢竟人們的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還是提倡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以步代車哦。~

最後,在巴黎這麼個撒手沒的地界兒,菌菌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說破了的一句話:

車子要鎖好啊,買好一點的鎖啊。

但實際上只要你的車被盯上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基本上就沒什麼懸念了。

至於車鎖,曾有技術高超的小偷將菌菌高價買的鎖完好無損地掛在路邊,只是車沒了,風中搖曳的那把「高級鎖」仿佛是這位小偷在炫耀著什麼。

所以就個人經驗來講,最好的防偷方法就是車子鎖欄杆,車座拆下來隨身帶著去上課。

不得不承認:

車座隨身帶,坐哪兒都有愛。

-END-

ref:

https://www.lefigaro.fr/actualite-france/a-paris-anne-hidalgo-ouvre-un-nouveau-front-contre-les-transports-collectifs-20200904

https://www.lefigaro.fr/elections/municipales/paris-30-km/h-fin-du-diesel-moins-de-places-de-parking-hidalgo-et-belliard-publient-leur-programme-commun-20200616

https://www.lefigaro.fr/conjoncture/a-montpellier-les-transports-deviennent-gratuits-le-week-end-20200904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夜間商洛市區沒了計程車 原來300多輛計程車集體停運
    從5月25日到26日上午,商洛市區許多市民發現,一夜之間,大街小巷竟沒了計程車,這讓出行的市民感到措手不及。原來,因管理費高、起步價低,300多輛計程車集體停運了。市民:等了半小時未見一輛計程車  5月25日上午,商洛市區的王女士像往常一樣送孩子上學,在商洛市區北新街中段,王女士和孩子站在路邊,等了20多分鐘未見一輛計程車,無奈,王女士只能選擇乘坐公交,而結果是王女士上班遲到,孩子上學遲到。「計程車怎麼說停就停了,也太突然了。」王女士隨後在朋友圈看到了計程車停運的消息。
  • 日本的計程車文化
    當然,如果你不想乘坐滿員的電車,家距離公司也不算太遠,你還可以選擇一種更環保的通勤方式便是騎自行車通勤。在日本,早上在路上會看到穿著職業裝的男士和女士騎著自行車出行上班,這個在國內基本是看不到的了。日本打車貴在全世界那都是很出名的,尤其是東京大阪等大型城市,帆帆在日本打車的次數不超過10次,沒有特殊的情況下是堅決不會打車的。現在還留有記憶的兩次打車經歷:一次是酒吧喝酒到半夜回家,還有一次是最後回國去機場。當然,在其他一些小城市,比如福岡啊,奈良啊計程車就相對便宜很多了,過去旅遊的話人數又有3,4個人一起的話可以選擇計程車出行,價格不會比坐公共運輸貴很多。
  • 自行車文化流行的城市,城市單車系統癱瘓會有什麼影響?
    2009 年,臺北市政府委託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Giant)建造營運,從臺北市開始,如今,在臺灣的六個縣市都能看見這些微笑單車的蹤影,包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高雄市的自行車租界系統則為另一個系統 Citybike)。和大部分城市的單車系統一樣,市民和遊客可以在固定的站點,使用一種儲值交通票卡或直接使用信用卡進行單次租車服務。
  • 10座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
    每天,大約有50萬人騎自行車穿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時候,自行車道還會堵車。柏林的街區之間距離有點遠,大多數柏林人和遊客都會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瑞典馬爾默是騎車人真正的天堂,有絕對的安全保證,因為汽車都習慣給自行車讓道。抓緊一點的話,你可以在一天之內騎車繞過這座城市主要的魅力之地。在2070年之前,馬爾默不會像哥本哈根那樣規劃自行車道。
  • 溫州的哥為避寶馬撞上自行車,結果被索賠8萬!原來這輛自行車價值……
    別拿自行車不當豪車!  事情發生在本月10日晚7時30分。  「我平時看到豪車總是躲得遠遠的,沒想到這次撞上了自行車裡的豪車。」張師傅說,當天途經該路口轉彎時,他看到前方的寶馬車行駛緩慢,為避開那輛車,他把車開到非機動車道上,撞上了一輛自行車。  發生碰撞後,騎車的年輕人沒受傷,自行車有一定程度受損。
  • 快樂騎行的另一種選擇:雙人自行車
    二、雙人自行車的購置    能跑路的雙人車是很難買到的,得自己組裝,或找專業裝車的人士組裝(一般城市都有,問一問車隊、俱樂部就能找到)。    至於價位就看你的熱度了,酌情量力才有快樂。建議按山地車的配置組裝,相對穩定可靠。這種車架在市面上是買不到的,一般都在網上拍,其他部件好辦,車友都知道。
  • 計程車:石門的城市新名片
    計程車:石門縣的城市新名片計程車,被比喻為「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濃縮著城市的文明與進步。近半年來,石門縣交通運輸局在整治出租客運市場工作中,主動作為、多措並舉,將石門這張「名片」打造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全球5大最酷自行車道 自行車城市又要回來了?
    慢、精緻、健康、可持續、社區繁榮、蜂巢城市——這也許是我們的政府、開發企業在「挖坑+大賣」的粗放時代告終之後,為地產和城市進行升級的新維度。 在如上所說的新敘事框架下,自行車作為一個新的文明現象正在回歸,以一個上世紀的中國人感到陌生的方式。
  • 波哥大:一個正在圍繞自行車打造未來的城市
    這座城市專注於發展自行車道的故事始於1974年。當時一群自行車愛好者得到當地官員許可,在城市主幹道附近的100多個街區禁止汽車進入,他們稱之為「la gran manifestación del pedal」(偉大的踏板演示)。當時有超過5000名騎自行車的人參加了比賽。
  • 好騎心公共自行車系統癱瘓,會對城市造成什麼影響?
    2009 年,臺北市政府委託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Giant)建造營運,從臺北市開始,如今,YouBike 在臺灣的六個縣市都能看見這些微笑單車的蹤影,包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高雄市的自行車租界系統則為另一個系統 Citybike)。
  • 共享電單車來了,共享電動自行車電池聽過沒?
    2月13日,在日本首都東京,松下公司員工展示如何自助使用電動自行車共享電池系統設備。日本松下公司日前在東京「松下中心」向媒體展示了一系列「智能城市」相關最新技術,其中松下公司和都科摩公司合作開發的一款電動自行車共享電池系統讓人眼前一亮。它可設置在便利店等方便之處,有數個類似於儲物箱的電池盒,裡面是充好電的鋰離子備用電池,用戶通過刷卡便可自助更換電量不足的電池,費用可經過都科摩公司手機扣費。
  • 為何選擇計程車廣告,這裡就足以讓你信服.
    隨著計程車車身廣告越來越成熟,很多以往較少使用戶外類型媒體的廣告公司也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計程車車身廣告的優勢。
  • (觀察家)新加坡將在2030年前成為自行車城市
    其計劃,如果順利完成,將連接整個新加坡,這包括所有建屋局城鎮(HDBtowns),新加坡接運站等等。換句話說,未來的新加坡將被整個自行車車道網絡籠罩著。以國際的情況來看,新加坡是個後來者。歐洲城市早在90年代都已經落實了自行車政策,並且變成今天亞洲城市的典範。而在世界500個自行車城市當中,新加坡不包括在內。在東南亞來說,該國也是落後於鄰國馬來西亞。
  • 自行車道究竟有多危險?
    點擊關注並星標收藏我,第一時間看好文美國一個小哥因為沒在自行車道上騎車被罰了50美元這位小哥當然不服
  • 馬未都:兒子大加讚賞的英國計程車
  • 計程車是城市最美的名片,希望你們能一直美下去!
    城市就像生命體,一個城市的交通就像人身體裡的血液流通,它不是單一的一個系統構成,而是由多個複雜系統彼此配合、協調,共同完成良性的運轉
  • 今日遊戲推薦:《沉默年代》在沉默中的爆發
    由丹麥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House on Fire製作的《沉默年代》於2013年發行,曾憑藉深度劇情、藝術畫風和走心交互獲得玩家的熱議,同時精良的製作橫掃了當年獨立遊戲界各大獎項。不過遊戲由於僅有英文的缺陷導致在中國大陸沒有走熱,而這次塔趣弟推薦遊戲的緣由是:官方中文版上線了!官方中文版上線了!官方中文版上線了!
  • 黃色計程車比藍色計程車更安全?
    「這項發現對提高公共運輸安全有很大意義,」研究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夏小雨說,「一個城市一般都希望統一計程車的顏色,政府是可以在顏色選取上作出指導的。如果選取了比較安全的顏色(比如黃色),計程車公司的運行成本並沒有增加,由發生交通事故產生的健康和財產損失卻可以減少。」夏小雨與新加坡合作者的初衷是研究如何提高公共運輸安全,減少事故發生概率。
  • 看不見的城市:像選擇戀人一樣選擇你的城市
    每天都有N+1條感慨更新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我要逃離北京」、「這個城市待不下去」,卻又幾乎沒有人動身。 沒來北京的時候,心裡都是嚮往。希望看到更多代表舊時審美的建築、想要品嘗一些地道的美食、看到更多與那裡的氣質相融合的人們、想要聽他們講更多的故事。 還有一些無法悉數訴說的部分:空氣中微妙的氣氛,它也許是塵埃、時間、光線和記憶的混合物,也許只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心理作用。
  • 計程車「世界盃」!德國九成的士是奔馳!印度用大象……
    都說計程車就是城市的流動名片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上世紀90年代的「夏利紅」成為了當時一道別致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