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典型的將錯就錯。
很顯然,當年李宗盛寫這首歌的時候必然是寫的「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已」。因為「自已」是個有出處的詞彙,表達的意思是「抑制或者約束自己」。「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已」才是正確表達唱歌的人因為過於悲傷,無法自制的心態。
那麼是不是當時演唱這首歌的原唱娃娃不認識「已」字呢?當然不是,不過很有可能娃娃並不清楚「自已」這個詞的意思,因為這個詞有成典,有確切的含義,但是並不常用。它出自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寄裴舍人書》:
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這是盧照鄰在讀西晉徵南司馬曹攄(shū)的《感舊詩》,剛讀到起句「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的時候,因為自己當時正處於這麼一個狀態,感同身受,結果就控制不住自己,眼淚流得滿臉都是(交頤)。不能自已,就是從這裡來的。
不過這個詞並不常用啊,和「自己」指代自身的這個常用性相差太遠。娃娃不清楚,再加上寫這首歌發行於1991年,音樂教父寫詞應該還是手稿,那麼把這兩個字看錯是有可能的。而且這首歌因為是根據娃娃的親身經歷所寫,她在演唱的時候感情非常投入,可以說是聲淚俱下,沒有對這個自己不清楚的詞產生疑問,也是正常的。
而當李宗盛發現娃娃唱錯了,已經製作完成了。當時的錄音工作室條件不像我們今天這麼便利,有可能屬於大動幹戈,而且也不大可能因為這一個小小的,甚至會被大多數人忽略的一個聲母(j和y)的區別來銷毀已經完成製作的唱片(磁帶、cd?這裡記憶混淆,沒有去考證)。
所以將錯就錯,李宗盛也沒有提及。而歌大為流行,娃娃演唱一直按照「自己」演唱,李宗盛後來在唱這首歌的時候,為了娃娃的面子,也按照「自己」來唱,最終造成了多數歌手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按照娃娃的「自己」來演唱。
但這是錯的。
不過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並包容的,所以如今翻唱有唱「自已」的,有唱「自己」的,這都不是問題。畢竟流行歌詞,又不是正史,翻唱者有尊重原唱或者尊重原作者的選擇自由,更何況李宗盛自己都唱「自己」?
像這種將錯就錯的例子還很多,作為歌詞,鬧笑話的也不少,因為是流行娛樂,所以實際上也沒什麼人會去很較真。
另一個有名的就是劉德華的《冰雨》,「你就像一個劊子手把我出賣」。劊子手的「劊」字其實念「guì」,劉天王一直唱的「kuaì」,引起很多人側目。不過後來有人解釋,人家本來唱的是「儈子手」,是「市儈」的「儈」,劉天王發音沒錯,是作歌詞錄入的人想當然寫成了「劊子手」。
但是這是不是為劉天王強行洗白的解釋呢,我們並不清楚。因為「儈子手」這個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是自創新詞的話,是需要通過大眾驗證可行,大家都認可才能不讓人感到生硬。至少這個詞在這首歌之前沒有,在這首歌之後也沒有人使用。
所以這種他沒唱錯的講法有點讓人生疑。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在較真的人眼中,「自已」就是「自已」,「劊子手」就是「劊子手」,絕不能出錯。但是普通人都有一個容忍度,有些低級錯誤是不能犯,因為大部分人不會犯,比如某歌手不認識中國國旗,這就是對常識的違背,是真正的無知,突破了大眾容忍的底線。而像「自己」這種錯誤雖然低級,但作為無心之失,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我是這個歌手,我拿到一個字跡潦草的「不能自已」,發現這首歌寫的就是自己過往的傷心事,被感動到涕泗橫流的時候,會不會去校對這個看起來不能再熟悉的詞嗎?只怕唱錯成「自己」的人大有人在。
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就是可以原諒的。
有很多簡體字,不就是這麼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