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年俗:除夕為什麼「不空鍋」

2021-02-23 高密市廣播電視臺

話說,元朝末年,陝西鳳陽縣有一個小孩,叫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朱元璋。

元末,自然災害頻發,土地兼併嚴重,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年,陝西鳳陽這塊旱魅橫行,赤地千裡,顆粒無收。草根、樹皮都被啃光了,百姓吃觀音土充飢,但這土吃下,又腹脹難捱。這鳳陽縣炊煙斷絕,餓殍遍地,幾乎易子相食。

年除夕,朱元璋家斷糧了。嚴格說,樹皮、草根也斷了。

大過年的,朱家上上下下七八口人,餓的橫七豎八的躺在各處。

朱元璋,自小雄才偉略,不是吃素的。

於是,主動起身,拖著軟塌塌的身子,決定去搞點吃的。

他朝著亮燈的人家,且有田地的人家就去了。去幹嘛,去偷點饅頭啥的吃。

誰知道,運氣不濟,一連摸了幾家「大戶」的門,其家中的都是冷鍋冷灶,廚房的鍋中空空如也。

朱元璋,非常失望,也非常惱火。

在摸到最後一家,仍然一無所獲之時,氣急敗壞,拼了命把人家一口大鐵鍋扒了下來,心下想到:搞不到吃的,偷口鍋,砸了賣鐵,買點糧吃,別餓死全家。

待到朱元璋抱著鍋悄悄往外溜之時,聽到了這家人的呻吟聲,階級之情,憐憫之心猶然而生,他嘆了口氣:唉,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家有糧啊。我偷了人家的鍋,豈非完全斷了人家生的指望?

於是,朱元璋又輕輕將鍋放回灶上,晃蕩著走出門去。

相關焦點

  • 臺青卓建羽:今年除夕我在大陸直播帶「鍋」
    「今天的直播安排『長壽成家芥菜雞湯』,這是臺灣過年必吃的年菜。
  • 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
    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春節其實是有很多習俗的,從除夕到初六,每天的禮儀都不一樣。想知道嗎?今天小編帶你繼續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
  • 春節奇葩禁忌正被突破:娘家過除夕 初一照常掃地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
  • 申論熱點積累:鎮江打醬油年俗值得研究
    有的凌晨3時就過來排隊,打完一次後「不過癮」,又過來排隊再打一次。有的如願以償打了110斤醬油,聲稱「全家一年的醬油有著落了」。2月8日,醬油供應商當天準備的60噸醬油銷售一空,最多的一位市民居然打了700斤醬油!  鎮江人為什麼喜歡在過年前不辭辛苦且樂此不疲地排隊打醬油?這是一個饒有意思的問題。以我的有限視野,沒有發現答案。
  • 話說,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為什麼汾陽人都說正月不理頭?終於找到答案了!
    「媽,我想去給朋友拜個年」——「不行!初七不能出門!」不能說「殺、病、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除夕初一不能回娘家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節俗」的傳承應有所選擇,現代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過春節由「重儀式」向「重文化」轉變,不要因為一場「誤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據了解,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髮的規矩已逐漸淡化,但在我國更廣的範圍內,這一舊時「年俗」還存在,需要人們更新觀念。
  • 年俗系列:你家的灶王爺在哪裡?
    那時候的我,以為司命娘娘大概是奶奶的鄉下老家信奉的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小神吧。後來很多年,也極少再聽到這個詞。及至年長,讀到屈原《九歌》中的大司命和少司命,才知道司命是楚地人民心裡位置崇高的古老神祇。我的奶奶是個大字不識的傳統女性,一生的事業就是圍繞著鍋臺和兒女,於是我私自猜想,奶奶說起的司命娘娘,大概就是這一位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為接近的神仙吧。
  • 除夕祝福簡訊:除夕快樂!
    除舊守歲過除夕,點燃煙花綻吉祥,親人圍坐包餃子,歡聲笑語話幸福,團團圓圓迎新年,除夕,願你合家團圓,幸福久久,除夕快樂!  3. 除夕,除病痛除煩惱除黴氣;團圓,事業圓愛情圓健康圓;年飯,年好運年發財年快樂。歡歡喜喜除夕,開開心心團圓,香香噴噴年飯。  4. 除夕,跨過時間的門檻,走向春天的懷抱!迎著嶄新的一年,走向新的輝煌和創造!
  • 年俗|臘月二十七!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說到在臘月二十七這天殺雞,不同的地區還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像是天津,講究只能用公雞,因為要取漂亮的外觀和其雄赳赳的氣派。另外,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晚上的年夜飯上吃,需擺放在桌子中間,而且必須是整隻放,不能切塊。
  • 年俗 | 今天正月初九,據說好辦事!
    今天就正月初九了你以為春節就這麼結束瞭然而並沒有哦~畢竟正月裡這年俗關於大年初九的年俗且聽小編娓娓道來~▼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 【假日安排】2016年放假安排公布:春節放假調休7天 除夕不上班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2016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對於「春節怎麼休,除夕要不要上班」等關注話題,通知給出了答案:2016年春節假期從2月7日至13日,也就是除夕到初六。此外,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4個節假日外,其他節假日均不需調休。春節從除夕休起 根據國辦的放假通知,春節休息7天,2月7日至13日放假調休,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上班。2月7日是除夕,這意味著除夕也和2015年一樣,被包括在假期範圍內,即春節的7天假期,從除夕休到初六,大年初七開始上班。
  • 俗女養成記:愛自己永遠不晚
    悠長的假期,若想避免出門人從眾,最愜意的莫過於宅在家裡煲劇《俗女養成記》、《why women kill》、《風的閒暇時光》近期的網紅劇一個都不拉下。同是女性題材,讓我們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環境裡的成長。
  • 網際網路四大「新年俗」,品牌如何進行春節營銷?|上奇觀察
    一方面原地過年給回不去家的人們平添了許多鄉愁,另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重塑了人們的過年方式,讓表達思念變得更加方便。在年初新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年俗發展趨勢報告》中,搶紅包、集五福、雲拜年,全家遊,一起被評為了四大「新年俗」。在這種變化中,各路品牌的春節營銷方式註定與往年不同,思路、變現方式、效果都將出現極大的變化。
  • 2018除夕快樂 除夕祝福語句子帶圖片
    2018除夕快樂 除夕祝福語句子帶圖片盼望著,盼望著,除夕的腳步來了,過年的氛圍更加濃重了,心裡滿滿是年的氣味
  • 黃曉明除夕曬和媽媽姥姥合影,不見baby再被疑離婚
    2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不少明星都在社交平臺上送上了自己的祝福,黃曉明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跟媽媽及姥姥的合照,配文寫道:「去年姥姥和媽媽陪我上春晚
  • 不粘鍋的塗層,會讓你中毒嗎?
    用過不粘鍋的人,都知道它的好。不需要任何做飯技術就能得到一勺沒有鍋巴的米飯、一顆完整的早餐煎蛋。並且用油少,糊鍋少,烹飪起來也更健康。但是當看見鍋底被刮花,露出斑駁的紋路,甚至大塊大塊掉得米飯都鏟不起來,你可能會想知道,這個塗層有沒有毒?
  • 【二十六,燉年肉】聽說年肉與電壓力鍋更配呦
    借著這過年的喜慶氛圍,智享君來考考大家,你知道什麼是年肉嗎?年肉是過去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肉,因此被稱為」年肉「,年肉往往指豬肉,這吃法講究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達來年日子要紅紅火火的期盼。
  • 話年俗 | 二十五 磨豆腐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曆新年離我們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準備各色年食豆腐就是傳統年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一天,除了做豆腐,還有哪些有趣的傳統習俗呢~來看今日「中央黨校教授話年俗」系列第四期:《二十五 做豆腐》王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組委會主任。
  • 歷院心聲||年味兒系列之「年」的前世今生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 PKG.CN 包聯網:有意思——這鍋滷味拍攝是吹出來的
    剛好極食攝影最近剛完成了一組拍攝作品,過程讓曉包感覺攝影師腦洞不小,很有意思 ...如下圖,先看我們包裝設計師希望的感覺但是我的設計構圖,可能只出現半個鍋。」「反正不管設計用多大版面,看起來要很滿很多很大鍋」接到這這樣的拍攝任務,到底是要準備一整鍋,還是半鍋就夠?不管設計師腦洞有多大,我們的攝影師看起來總有辦法吹啊,拍攝效果是吹出來的?